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场论对高校教师激励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动力不足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大问题,而勒温的场论可以有效阐释这一问题的内在原因:高校教师心理场中各种力的失衡会引起其心理“紧张”,从而产生特有的行为反应,而环境的制约使这种“紧张”得不到消解,将会使得现有状态成为“惯习”。有效的引导动力场中各种力的作用,能激发教师潜在的动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正>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而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分析又是让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各类复杂的力学问题的基础.在展开相互作用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几种最为常见的几种力有详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各种力的性质及作用方式也要有明确的认知.本文将具体谈谈任务分析在"相互作用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一、重力重力是"相互作用力"中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展开重力的教学时,笔者首先会告诉学生:抛向空中的  相似文献   

3.
一所学校的发展主要靠师资力量。学校会采取诸多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发展提供很多现场学习的机会。虽然很多教师身临各种现场,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现场学习力。要想使现场学习有很好的效果,一线教师需"心灵在场"。  相似文献   

4.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新教师个人付出极大的努力,更需要新教师从教师群体中获得支持和动力,而学校的"结对拜师"无疑会给新教师提供其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为新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有效的引领。学校将新教师与有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结成师徒指导关系,使新教师吸收大量的外部知识和蕴含于资深指导教师教学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5.
闫九升 《考试周刊》2014,(42):90-90
<正>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罗杰斯说:"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任何知识。"由此可见,真正的有效教学是基于学生自主的,是立足于"学会"和"会学"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支点和力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利用这三种要素组成自主学习的杠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营造有效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6.
刘芬 《中国教师》2014,(22):67-67
<正>如果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带着各种兴趣参与其中,就很难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思维,而无法实现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提问策略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设置较为新颖的问题好奇心是保证学生不断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动力,而如何有效利用提问教学策略也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参与到各种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7.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力。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资源,开展多种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展示实践成果,同时教师也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价,实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地理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以来"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成为探索课堂模式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问题引领式教学"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占据上风。的确,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有效参与的核心是思维的参与,而问题是思维的先导。我们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不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多少及教学场面如何热烈,而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真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抗逆力是个体在逆境中利用各种资源克服困难,达到良好适应的潜能。困境儿童的抗逆力是教育者引导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优势视角下,大凉山困境儿童拥有自身的主客观优势。可以通过"潜意识—诱发""世界观—诱发""社会化—诱发""自信心—诱发""幸福感—诱发"等模式而构建优势视角下大凉山困境儿童的"抗逆力诱发"机制。为教育者精准教育寻找方法,为处境不利的大凉山儿童利用优势、释放潜能、有效成长以及"自我创建"寻找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答:升学压力不仅指向学生的身体,也指向学生的心灵。在这种压力之下,学生往往会遭遇各种困境、诱惑和外界干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疏导,学生在心理承受力不足和自我调适不到位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教师在帮助学生排除升学压力时,要备一些"常备药"和"特效药"。"常备药"是指针对学生平时容易出现的状况进行的辅助策略。如学生在反复学习而无法深人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要在关系网中进行,对各种关系的处理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其本身也会成为教师解决问题的"工具".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呈现了教师将人际关系"初级化"理论付诸实践并形成"利用(初级化)关系解决问题"这一实践性知识的过程.同时,本文运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四要素结构框架,即主体、问题情境、行动中反思和信念,对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懂而不会、会而不能"到"懂而会、会而能"体现了学生日趋完善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受内因(自已学)与外因(教师教)共同推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自然离不开解决问题,更离不开高考.当下,全国的高三师生都在紧张有序备战2013年高考.此刻,若能充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并尽可能消除之,对改良高考复习、提升高考成绩无疑是大有裨益.下面,笔者就高三数学复习中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3.
当下,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如何在各种日常教育教学现场中提升教师学习的有效性,把现场中的各种学习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是对当代教师的新要求和教师必备的新"基本功"。在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的过程中,校长何为?校长应当如何发挥只有校长和学校管理层才能发挥的作用?更深一层次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解决学困生问题是教师的责任,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要用爱心、耐心、真心去面对他们。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5.
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机制是推动系统运动的各种力量相互协调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决定着系统的生机和活力。在凝聚高层次人才的系统工程中,各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层次人才的队伍建设。其中,薪酬待遇是人才集聚的"启动器",科研平台是"催化剂",人本管理是直接推动力,"共同愿景"则是核心的不竭助推力。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激发和引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教师的问题对学生启而不发难以带动教学互动或仅有表面热闹而缺乏实际效果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问题在很大程度还是出在“问题”上。因此,教师必须聚焦于此,着力用有效问题推动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原理和教学实践上看,情感教育原则的实施,对学校智育具有全面而有效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就会"自然日长月化","其进自不能已".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以情施教,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情绪能把智力活动中活动的结果转化为有效的强化物.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53):97-98
对于高中生而言,繁重的学业压力会使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加之高中英语课程本身难度较高的特质,学生学习动力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而高中英语"课前精彩五分钟",即教师利用这一时段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旨在减轻学生对于高中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新课标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教学过程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理念;尤其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先进网络资源,可以对高中英语"课前精彩五分钟"的形式、内容进行更加多元的创新改进,使之内容元素丰富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使其教学价值能够得以充分发挥。文章将对"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前精彩五分钟"的策略进行一定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作相应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思维指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问题情境,能以数学的视角参与观察分析,运用数学的原理与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创设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运转的"动力磁场",在"磁场引力"的作用下使得学生展开有效的数学思维。第一环节:导入情境中营造认知冲突的"思维磁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发学生高效思维的动力往往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当前教育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力低下。面临这些现状,设计挑战性问题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学生通过挑战趣味性、多元化、干扰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通过挑战阶梯式、主题式、跳跃式的问题磨炼学生的毅力,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