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梦不曾休     
我为曾在那里念过书的凤凰县文昌阁小学写过一首歌词 ,用外国古老的名歌配在一起 ,于是孩子们就唱起来了。昨天听侄儿说 ,我家坡下的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抱着弟弟唱催眠曲的时候 ,也哼着这支歌呢 !歌词有两句是 :无论走到哪里 ,都把你想望。这当然是我几十年来在外面生活对于故乡的心情。也希望孩子们长大到外头工作的时候 ,不要忘记养育过我们的深情的土地。我有时不免奇怪 ,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 ?凭什么把她忘了呢 ?不怀念那些河流 ?那些山岗上的森林 ?那些长满羊齿植物遮盖着的井水 ?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的阳光 ?你小时的游伴 ?唱过…  相似文献   

2.
给孩子写信     
正我因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在孩子四岁时就经常与她分开……有一句谚语说:孩子都喜欢吃"奉子菜",意思是说孩子都喜欢受表扬与奉承。其实,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喜欢成就感,喜欢跟肯定我们的人在一起,讨厌那些对我们吹毛求疵的人。经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于管教了……是孩子难于管教了,还是我们不懂得管教了?这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3.
神行太保:灾难过去半年多了,我们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是啊,同为华夏儿女,我们怎能忘记那样的苦难,我们怎会抛下自己的同胞?我们不会忘记那些遇难者,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些幸存者——  相似文献   

4.
<正>【一】"真话,从写情书开始;假话,从写作文开始。"这本该是一句调侃,却被奉为"哲理"。想想我们读过的那些文章,看过的那些电影,是真实的吗?如果是,为什么要加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呢?其实,其中藏着一句创作的潜台词: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是老掉牙的一句话,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这是苏联话剧《以革命的名义》(即《列宁与第二代》)的剧作家对每个观众提出的严肃要求。这句话在剧中最后一次被谈到是在列宁的办公室里。列宁久久地望着甜睡在大沙发里的瓦夏和小彼嘉,深沉地说:“这两个孩子和我们整个年青的一代,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尽管饥寒交迫,没有衣服,没有鞋穿,但是他们还是勇往直前,准备为新生活牺牲生命。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不,只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才会忘记,而那些,我们为他们而生活的人,是绝对不会忘记的……因为忘记,那就意味着背叛!”  相似文献   

6.
这句谚语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意思是说庸庸碌碌的人无法理解胸怀大志的人。秦朝阳城有一个叫陈涉的人,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用,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们这些庸庸碌碌的人怎么知道我心中的远大志向呢?"  相似文献   

7.
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有两句:"我们唱着东力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当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迈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为了新中国的那些革命者和建设者。1947年秋至1949春,人民解放军进人全国规模的进攻,...  相似文献   

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编入高中课本时删除了这一句和这之前的两句)那么这扬眉瞬目所见的“奇景”是什么呢?几百年来,人们没有去仔细思考,所以课本编者也就轻易地把这一句和这一句之前的两句删除了。  相似文献   

9.
任务     
今天早晨上班,在公交车上听见售票员和一位乘客闲聊,说的是生儿育女的事。女乘客说:……不管是男是女,只要生一个就行了……”售票员说“:是呀,完成任务就行了……”当时我在心底偷偷地笑了起来,事后这句话却时不时地冒出来,这看似一句玩笑话,但现实生活中把生儿育女当成“任务”的人,的确是大有人在。以前看电视,每次看见那些才华横溢的小朋友,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他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是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平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对那些小小的人儿会认很多字、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有着其他形形色色本…  相似文献   

10.
石勇 《中学生百科》2011,(36):28-30
有一句谁都知道的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一位叫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家说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无非就是这个信息:一个人的性格太难改变了,会决定他一生的命运:或者可以让他成功,或者可以让他失败。但除此之外,我们对性格就一无所知了。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1.
正同学们:大家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草长莺飞,春回大地,转瞬间又是一个温暖的3月。每当此时,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还需要雷锋精神吗?新世纪新时代,我们怎样做到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呢?不少人曾质疑:雷锋现在还活在人们心中吗?有人说,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孕妇上车无人让座,幼童遭碾轧无人救助。有人说,这是一个自私冷漠的时代,十几亿国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千万支臂膀护不住一群上学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身边大概都有这样的故事:两个人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不被任何人看好,最终真的应验分手——所以,有人总结说:"不被看好的爱情,大多不会幸福。"难道看上去不合适的爱情注定要悲剧收场吗?那些不被看好的爱情,到底可以走多远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萧山杨梅》一课,笔者讲到作者帮助金老师整理图书这一段时,一个平时语感较好的学生提出了心中的疑惑:生:老师,"校园十分宁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是病句吧?师:病在哪儿呢?生:这句话前半句说"校园十分宁静"",宁静"是指安静;后半句却说"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又说有蝉  相似文献   

14.
何为"太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相当于说"用鸡蛋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应对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出自哪里?太岁究竟是什么?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有些现象很神奇,现代科学没法作出解释。我们应该先反问一句:那些现象真的发生过吗?如果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你叫科学怎么去解释一个并不存在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6.
合作与智慧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过河拆桥"这四个字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是把一节节木板架在桌子上,让我们边走边拆?还是让我们讲三国里的"过河拆桥"?当我听了老师的说明后,那些堪称"胡思乱想"的想法"嗖"的一下飞出了我的脑袋。原来是用海绵垫做桥,用垫子不停地往前搭桥,谁先到终点谁赢。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条河、这座桥真是太独特了。老师说:"参赛要有两个人,用垫子不停地搭桥,  相似文献   

17.
有位教师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一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静无声,教师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虽然我们活在当下,憧憬未来,但倘若你记不住过去,又怎知今天、明天不是昨天的重复呢?过去是一个段落,而且是不断延伸的,它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又会无偿地反哺给现在的自己。当然,人们经常会遗忘过去,他们只知道放肆现在,挥霍未来,让人十分叹息,当然所谓的遗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忘记,一种是选择忘记。  相似文献   

19.
《士兵突击》正在热播,剧中多有妙语。尤其士兵许三多那两句憨话,常令人忍俊不禁。他说:人要做有意义的事。可什么是有意义呢?他说:有意义就是要好好活。可怎样才算是好好活呢?他说:好好活就是要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成长靠谁?有人说:"我们的成长靠食物。"有人说:"我们的成长靠钱。"如果说我们的成长靠食物,食物从哪里来呢?如果说我们的成长靠钱,那钱又从何而来呢?我们的成长一直有两个人的陪伴。有人说他们太烦了,整天爱操心;有人说他们太唠叨了,不是说这就是说那。对,他们是烦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