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解放了人的思想,追求人的个性,把珍爱生命的理念植入学生心中,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为此,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重塑自己的生命个性色彩;通过主体的各种感官、文本及生活中的各种生命形态交流碰撞,唤醒主体沉睡的生命意识;通过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生命意识;倡导发展性评价,不断促进整个生命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探究"。对文本的"微探究",是相对于文本主体的基本学习活动而言的。教师相机拨动文本的"闲笔""歧义""跳脱"处,对学生之见"著"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9月26日至29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南研究中心在桂林举办"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暨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孙绍振教授、全国中语会副秘书长史绍典分别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师》、《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和调节》、《文本解读:问题与策略》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全新核心理念之一,它倾向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真切触摸中,实现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不少老师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诚然是新课改带来的新气象,可随之而来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漠视了阅读教学的另一重要主体———文本的存在。提升文本地位,正确处理文本,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如何认识和对待文本,如何处理和运用文本,目前在认识上主要存在这样几个误区。一、对文本的一元解读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研天地2005.4教师垄断“话语权力”,他们常常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代替…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多元解读"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隐忧和误区一些学生漠视文本自身的存在及其呈现的意义,任意解读;而一些教师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误解,在课堂上不敢和不善于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待文本直接关系到对话的质量.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地对待文本,就要维护文本的主体地位、遵循文本自身的语境和结构、领悟语言之妙、体会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王尚文先生在《"入侵"与"生成"》一文中提出,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通过对话共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姚春红 《现代语文》2013,(11):34-36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知识统治一切,教师往往是“满堂灌”,学生则被边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都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模式化、机械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集体化。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提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基于文本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冰 《文教资料》2010,(23):69-70
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阅读教学要改变文本解读缺失的现状。教师在加强文本解读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强化文本解读意识,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互动,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从化学实验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阅读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应该给学生个体的阅读营造一个良性的语言环境,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都是教学过程中独立的主体,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双向沟通、交流与互动。平等对话的核心价值在于师生共同面对话题,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有了对话,课堂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激荡着情感的活力,充满着和谐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教材的教学不是照本宣读,而是要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那么,文本再构就是这一理念实践的有效途径。文本再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本教材为载体,以创造性设计 教学内容为途径,充分关注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 Story time 的教学中,文本再构的运用充分 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本与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基础是文本。而当前阅读教学出现了淡化文本的倾向,导致一些阅读课成了漫无边际的“大话西游”,令人担心,我认为对话必须以文本为基础,文本不能淡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这种预设往往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而遭批判。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存在“观念超前,方法滞后”的问题。不少教师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大胆摒弃传统教法,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只是一个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作为平等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平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走进文本,解读文本;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的授与受.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向体验性学习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经历去体验和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正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个性化阅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阅读,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有更多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可以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这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三个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政治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材文本编写者的主体性。新颁发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表述了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而提示与建议中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运用主体是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