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曾有一个著名论断,“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极其深刻地说明了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在改革开放年代,我国教育处于重大改革和快速发展中,教育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推进,教育政策研究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改革的历史,就是教育政策不断调整的历史,也是教育政策研究不断发展的历史。以下结合全国“六五”至“九五”期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进展情况,分析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育政策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几年前,“解放思想,谋划未来,加快发展,振兴吉林”这一口号曾把吉林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全面推向了前进。然而,在这前进中,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政策选择的保守性是障碍经济发展,导致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强烈渴求发展的愿望使人们企盼新的政策出台,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也迫切需要出台新的政策。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革命的不同阶段,我党曾对富农采取过各不相同的政治、经济政策,或打击或保护或限制或区别对待。人们通常关注的是这些政策在推进土地革命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往往忽视交织其间的“左”倾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对待富农问题的政策上曾反复出现过过重打击富农经济和政治上的乱打乱杀等“左”倾错误现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曾制造了一个叫做“满蒙”的政治地理名词,相应地制定了侵略这一地区的“满蒙政策”。随着日本侵略势力的扩张,“满蒙”这个地域概念经历了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相应地每个历史时期的“满蒙政策”也有不同的内容和具体目标。从地域范围来看,日本“满蒙政策”经历了由“南满”→“满蒙”(南满、东蒙古)→“满蒙”(东三省、东蒙古)→“满蒙”(东北四省、东蒙古)→内蒙古(察哈尔省北部)→“蒙疆”(察哈尔省、晋北、绥远省)的演变过程。在每个发展阶段,日本“满蒙政策”的不同内容和目标都是为其侵占中国、称霸亚洲各国的侵略行动服务的。这是日本“满蒙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择校制度”与基础教育改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美国的“择校制度”与基础教育改革曾晓洁“择校制度”(selectingsystem)是近几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过去,在美国传统的公立学校制度下,各州均实行“就地入学”的政策。这种“择校”就读的选择只发生在公立与私立、教会学校之...  相似文献   

6.
“三年之痒”是指一个人在参加工作三年左右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无所适从的内心感受。职业发展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成长、探索、创新、维持和衰退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年之痒”就出现在职业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这使得“三年之痒”的产生周期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缩短趋势,出现了所谓“二年之痒”、“一年之痒”、“半年之痒”,甚至有出现“一月之痒”的可能。一、“三年之痒”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北大一位校长曾提出这样的办学理念:“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北京吉利大学则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提出:“大师、大楼,加大思想”的办学理念,并一丝不苟地认真实施,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办学仅四年时间,在校生就已达到18000人,成为全国知名的民办高校。近几年,随着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植,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些高校举步维艰,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而北京吉利大学却在短短的四年时问里迅速崛起。那么,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政策对推动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基于“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政策和政治三大源流及政策之窗几个方面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政策的形成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高校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形成了“问题源流”;内外部“政策企业家”的积极推动,形成了“政策源流”;政治领袖的执政理念,形成了“政治源流”。在三流汇聚过程中,政治源流主导作用的发挥,引发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政策之窗”打开。其启示在于:高等教育政策的出台,需经过严格的政策评估,做好充分的实施准备,并提供备选方案;在高等教育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政府应致力于为我国高校提供包容开放、能进能退的制度环境,强化高等教育“本体性价值”,从“强制的硬工具”转向“激励的软工具”,才能发挥出政策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罗尔斯“简单平等观”和沃尔泽“复合平等观”的分析视角,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政策具有多样性的三重维度。受教育权的平等性和政策程序的平等性体现了多样性的平等性之维;地域性补偿和群体性补偿彰显了多样性的补偿性之维;“多元化适己”“差异化适己”则展现了多样性的适己性之维。三者分别作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政策的底线、保障与高阶要求,层层递进、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政策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洪亮吉的《治平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专论人口问题的文章。关于此文的写作背景,课本中的预习提示有所涉及,但内容不够详尽,下面根据史料予以补充。 清朝初年,因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战乱,到处满目疮痍,人丁稀少。直到康熙初年还是“有可耕之田,无可耕之民”。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政策。比如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曾颁诏:以上年人丁为基数,“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乾隆时更进一步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人头税政策改为地亩税,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  相似文献   

11.
“知识爆炸”说可成立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爆炸”说可成立吗?徐飞引言“知识爆炸”又叫“信息爆炸”。一个时期以来,关于“知识爆炸”的说法,曾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科技发展的走向乃至科技政策的制定,甚至还影响了相当一批人对科学知识的价值取向,然而,剖析社会上流传的关于“知识爆炸”的各种说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曾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出现了向前发展的好现象,但后期却忽略了对有关现象的深层分析,以至夸大了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的严重性,导致政策上发生转变。有必要重新认识“两极分化”现象并作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4.
涂山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的一生,与涂山颇有缘-据传,他曾娶于涂山,又曾大会诸侯于涂山。文献于“涂山之会”外,又有“会稽之会”一说,事实上,二者是一回事,“会稽之会”本不存在,是作为“禹之苗裔”的越人的善意创制;“娶于涂山”与“会于涂山”之“涂山”,是同一个地方,不应该是两个不同的处所;茫茫禹迹,涂山何在?本文在比较诸说长短得失的基础上,认为还是杜预的“在寿春东北”得之,并予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绍兴市越城区教局于2006年推出的“柔性流动、智力链接”政策,打破了长期以来名优教师“一校所有”的情况,堪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而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的内容突出了数学应用而淡化了数学原理,教师为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教,学生则为“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能力”而学,二者突出体现了“应用性”和“发展性”。因此,在教学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拿破仑曾说:“就政治问题之各方面而论,教育殆均为其最重要之基础;因除非人民受有良好教育,与彼此有共同了解之诸种重要原则;国家贻无善治之可能”。可见,教育事关国家兴亡,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被认为是社会文明与进步、个人发展与幸福的先决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8.
满清王朝在汉族集聚地之所以能有几百年的发展,顺治帝的奠基之功不可没。首先,改多尔衮的“勤兵黩武”为抚剿并重,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次,恢复经济,整顿吏治,改善政治,提高国家机器的行政效率,以增强发展自己的实力。再次,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汉化政策,摆脱“极弊之势”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最瑰丽的艺术花朵。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诗国”之称。过去,我国许多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从诗开始的,它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而且能激发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孔子曾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不学诗,无以言”。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把学校办成一所诗的学校,我想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成教之花结硕果南村镇党委书记李国继镇长卫积宽我们南村镇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率先跨入了全市“小康镇”、全省“5亿元镇”、“中国乡镇之星”的先进行列,经济建设出现了大跨度、超常规发展.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关键是狠抓了实用技术培训,注重了两个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