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技和经济的影响下,新时期语文教育实用主义观表现出追求经济实用教育目标对“工具论”教育目标颠覆的同时,反思语文教育的本真性,语文教育应在一个历时、共时的视角和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建构起经济目标与人文精神教育目标相结合的新实用主义教育观,从而赋予语文教育真正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义学科性质时表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理念方面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特点“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人文教育目标的维度。显然,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无不蕴涵着宏富的人文精神。关于人文精神,有的论者强调人文精神的普遍性,认为它贯穿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方面和始终;有的强调其超越性,指出它的实质在于对终极关怀的关注;还有论者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根。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终极目标是整个目标系统中最为核心、也最具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目标,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举足轻重,语文教育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素养、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谈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7.
郑苑 《现代教学》2009,(4):50-50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他不仅要看清某个不当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还要“敢担当”。试想学生听惯了千篇一律地打着“人文精神”旗号,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语文课;或者面对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还依然把“应试教育”做得踏踏实实的语文课,学生想要有独立的个性,自由的思想,丰富的精神世界谈何容易?由此来看,学生存在的这些方面的问题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开启人文精神之窗?  相似文献   

8.
一、对语文基本定义及人文精神的再认识“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如果把“语文”比作浩翰的大海,那么“语言系统”好比波澜壮阔的海面,“人文精神”则好比博大精深的海底。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就是通过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底”。离开了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我曾在语文教育界首先大声疾呼要“张扬人文精神”(见拙作《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载《语文学习》1993年第1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并未真正理解。我尤其要指出的是,在认同我的“张扬人文精神”主张的人中,也有的对我所说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之所以认同我所说的“弘扬人文精神”,只不过把我所说的“人文精神”当做“政治思想教育”。这种误解不自觉地捎带着极左印迹。若按这种误解进行语文教育,那么终必会回到以极左“群性话语”、“公共思维”,来压抑学生个性生命、…  相似文献   

10.
在几年的“大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开展“文学社”——“大语文”活动,本着一个宗旨,经历了两大步骤,采取了三种形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一个宗旨——以人为本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育应关注人文精神,关注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坚  相似文献   

11.
一、对语文基本定义及人文精神的再认识“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如果把“语文”比作浩翰的大海,那么“语言系统”好比波澜壮阔的海面,“人文精神”则好比博大精深的海底。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就是通过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底”。离开了“人文精神”,“语言系统”便成了无灵魂之空壳;离开了“语言系统”,“人文精神”便无以承载。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 ,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 ,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 ,也不是单纯的“情感教育” ;它不仅仅是“文化教育” ,也不仅仅是“美感教育”。不可否认 ,语文的人文性包含前面所述诸种因素。但是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长期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育总是将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教育理论家杨东…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焦点。当前语文教育中还有许多和人文精神背道而驰的地方 ,语文教育迫切需要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实现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认识生命个体 ,而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尊重 ,则是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 ,从感性层次来讲 ,是对人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 ,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怀 ;从理性层面来讲 ,则是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李瓯潮 《教育现代化》2005,(11):100-100
新课标对语文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一要求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位置。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信号: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练,要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人类人文精神的亮点,沐浴人性的光辉,使学生受到这种熏染,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教育界最关注的课题之一,人文精神是文化教育的核心,对此我们已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新课程体系已实施的今天,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人文精神的树立离不开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也不仅仅是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应当占有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按照对“语文”学科最普遍的理解,它应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这三个层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的空间,犹如一稳固的金字塔,三者缺一不可,并交相辉映,形成语文教学的丰富性、生动…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语文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语言系统”好比波澜壮阔的海面,“人文精神”则好比博大精深的海底,离开了人文精神,语言系统便成了无灵魂之空壳,离开了语言系统,人文精神便无以承载。语文教育作为传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应该关注人的价值、精神的表现,使学生在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历史原意是“人”的精神,即人的真实精神、人的真情实感、人的真实愿望。所谓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构建,就是努力挖掘作为人文应用学科的语文教材中的教育资料,以全体的人性完善为最高教学目标,体现主要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让儿童从小就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能力,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关注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细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 ,不难看出 ,语文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根本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多年来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而完全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 ,就在于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文价值、人文精神的缺失。而这正是“应试教育”所导致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异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技术性和功利性 ,而淡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 ;处理教材时削弱了教材的人文内容 ,使语文教学陷于“支离破碎”的分析和“题海战役”之中。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属性。工具性是就其手段功能属性而言 ,人文性是就其意义内容属性而言 ;工具作为载体 ,…  相似文献   

19.
论文是继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之后,在前人研完成果基础上,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同题进行的新探索,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人文精神及人文精神教育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研究,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从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原因入手,从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及学生缺失人文素养两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原因及意义。第三部分,主要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涉及语文教育学科人文性在语文教育界的讨论,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事业的狭窄、文化人格的缺陷。本文对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失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弘扬人文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