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强。但心理不成熟、波动较大;思想上还存在一些认识局限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主导价值观缺失和核心价值观没有形成。为此,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以来,学术界就其理论渊源、基本内容与逻辑结构、特征与功能、精神理念、具体实践,以及建设的方法和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理性分析和论证不够充分.合理性论证的哲学深度不够;缺乏开创性研究,宣传性和解释性的成果较多,且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研究成果多停留于口号式的理念或者形式化的论证,缺少可操作性的建设思路;研究的内容、视野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加强,等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有待于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及其要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基本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作为其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引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具有团结民众、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激励机制,鼓舞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唱响我国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以质朴的语言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方向,正确地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5.
陈旸 《文教资料》2007,(32):45-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前进目标和方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涵着丰富的内容。新时期新农村建设需要既能体现农民价值观追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价值观体系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共同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着广大农村、农民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它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它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价值观的引领整合上。作为一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如何更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多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宣传好、贯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和强大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植根于优秀的齐鲁传统文化,是山东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逐步砥砺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伟大实践的产物,是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政治优势所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机制,构建社会共同“道德感”,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荣辱观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三峡移民精神,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定共同理想和信念.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三峡移民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一个不断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的生态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础内核和价值观指导。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自然观,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它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其根本价值取向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其中根本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融通,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形式有常态化方式和运动式治理,相比之下,常态化方式更符合思想建设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运动式治理常常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基本定位是:建设理念常态化,不搞“政绩工程”、“速成模板”;建设措施常态化,不搞“运动式”、“一刀切”;建设进程常态化,不搞“临时突击”、“定期达标”。在此基础上的路径选择是,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思路、探索常态化的建设方式和构建常态化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维度之一,人的生存、人的权利、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永恒不变的主题。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要坚持把人文关怀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当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以文化人,塑造人文环境,切实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思想之本、文化之魂、精神之核,在"5.12"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受了全面的检验,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抗震救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全民实践。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效果存在着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其有效传播是传播者、受众和传播渠道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的结果.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传播者的素质、准确把握受众的价值需要、拓宽传播渠道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过程中还应当把树立正确的观念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林琳 《中国轻工教育》2013,(1):46-47,50
雷锋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运用雷锋精神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