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如何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如何具体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如何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已成为目前普通高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在物理教学中,对一些物理实验作为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超重与失重的实验改进新编高中物理教材中对超重和失重进行了专门的讲述,同时安排了一些小实验,来帮助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发现,在这些小实验中,有些因为操作难度大,现象不明显。如用水罐演示水在超、失重状态下流出的情况的实验就属此类。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时,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形成和特点作详细讲述,使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让学生回家后根据原理亲自动手做一做书上讲述的小实验,下次上课时交流体会。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时间太短,现象很难观察到,水罐落下后会掉在地上等一些具体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启发学生:“怎样才能延长观...  相似文献   

2.
超重和失重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典型实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最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的作用之处。实验的展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但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中,  相似文献   

3.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不成功或占用过长时间,轻则会挤掉其他教学内容,重则导致整节课教学失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受到压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下面举例谈谈如何在物理实验中灵活处理遇到的问题,改进实验,确保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4.
肖琳 《山东教育》2002,(14):43-43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是观察实验现象,动手的机会很少;在学生实验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但学生实验较少,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也不多;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使实验能力大大增强,并从中学会一些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一节中,为了讲述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老师课堂上演示了铅分子…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 (试验修订本 )中不少章节正文后面有提供学生课外做的小实验“做一做” ,这些小实验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习物理兴趣大有好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有些小实验改为课堂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课本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章“超重和失重”内容后面 ,安排了一个“观察失重现象”的小实验 .实验方法是将一容器靠近底部的侧壁打一小孔 ,里面装上水后 ,水从小孔中射出 ,放手让容器自由落下 ,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孔中射出 .我们将该实验在课堂上演示 ,因…  相似文献   

6.
在讲到“超重和失重”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以人在升降机中的情况为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把升降机换成升降电梯,都是通过分析人对升降机(电梯)的板的压力,帮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为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前者安排了“做一做”观察失重现象,后者在例题旁安排了一幅插图,说明人站在体重计上下蹲或起立时也能看到超重和失重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超重与失重现象,加深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下面介绍几个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高一物理在讲述“超重和失重”这一节内容时,用模拟升降机的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进行实验时,由于学生可以观察的时间太短。钩码运动的过程交替过快,测力计的指针摇摆晃动很大。有时还会出现现象相互混淆。原有仪器不能明显展现超重失重现象的情景,教学效果欠佳。所以我就制作了滚摆式的超重、失重演示仪。  相似文献   

9.
顾敏洁 《教师》2012,(36):102-102
"超重和失重"一节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部分,我认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且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离不开物理实验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备课过程中,对这节课的演示实验做了仔细的分析与选择,深有感触。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颁布以来,高考物理情境化试题明显增多,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情境创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超重和失重”为例,对新课标颁布后2018—2022年间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以情境化教学设计和情境化实验创新为主要关注点,分三个部分进行综述,并对超重和失重的情境化教学提出一些想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实际上是在实验教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实验?笔者就此进行了尝试,现撰文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生的实验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分析现象,得出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已经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现在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小军 《成才之路》2013,(13):29-29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要发展自主的学习能力,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能灵活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去发现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大纲也明确指出:高考试题着重要求考察考生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科学素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察考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成了一个应运而生的教学理念。在现阶段我国的新课标改革实践中,我们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15.
超重与失重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此时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如果只通过理论分析超重与失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教学中能用于课堂的超重与失重演示仪非常少,通常只是利用悬挂砝码的弹簧测力计做加速运动来进行演示,但是这一实验需要从运动的弹簧测力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不大方便。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会采用放在电梯里的体重计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
  "超重和失重"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七节的主要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即能巩固和深化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意义重大。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所以本节课我才用了很多小实验,让学习参与体会超重和失重现象且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想“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实验,可以根据需要对化学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更好地补充实验内容。在教材中,因为有一些实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现象不够明显、内容不够全面、可操作性不强等,所以需要教师去研究探索,不断努力改进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不断补充演示实验,让学生更易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创新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物理学科的研究性教学宁,可在演示实验中传授研究方法,在探究实验中演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是株洲市二中的一名实验教师,对贵刊特感兴趣,对看到的一些实验,如果操作简单方便,我都去试一试,看能不能为教学所用。今看到2000年第6期29页黄新成老师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演示器的设计和制作》一文,于是我便去做这个实验,发现有一些不妥。先说我的实验现象吧,首先我用比较短的绳吊起滚摆去实验,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滚摆和此端杠杆同上同下的情况,根本看不到滚摆上、此端杠杆下,或滚摆下、此端杠杆上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后来我把绳换长一些再做此实验,刚放手滚摆到滚摆下落到最低点之前,还是可以看到失重现象的,但是到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