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四册《长亭送别》一课,对最后一支曲(《收尾》)中"一鞭残照里"一句的读解,《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者几乎将其忽略,只在附录的祝肇年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读解的话:"最后,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她极目寻找张生远去的影像,偶然见征马又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之中,留下的是一片阒寂。"这样的读解,同《教师用书》对前一  相似文献   

2.
<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收尾]一曲中,"一鞭残照里",历来聚讼纷纭,臆解层出。如王后雄主编的《教材完全解读》将"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译成:"在四围的山色中,看到张生单人独骑行在夕阳下。"无独有偶,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连环画《西厢记》128页也有这样的文字脚本:"四周山色苍茫,斜阳下远远望得见张生的鞭梢。"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译文,无一例外地都将"一鞭残照里"说成是夕阳下张生挥动马鞭云云。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有一个典雅的短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现略作解析。 “西风”在古诗词中常指秋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残照”与“残阳”“残晖”同义,指落日余晖。王实甫《长亭送别》:“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相似文献   

4.
王实甫《西厢记》里《惊艳》一章中有两句唱词:厨房正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洞房,登宝塔,将回廊绕遍。 这里说的是张生在普救寺游览的情景。其中“游洞房”之句颇令人不解。众所周知.“洞房”指“新婚夫妇的房间”(《现代汉语词典》),寺庙里怎么会有“洞房”呢?  相似文献   

5.
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歌曲中不少优秀作品,其歌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这对它艺术品格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现代歌曲的早期倡导者李叔同就是一个典范。他在1914年对美国奥德威作词作曲的通俗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曲谱小有修正,重新填词,创作了《送别》,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歌曲的经典。题名《送别》,意境以至词句参照了《西厢记》莺莺长亭送张生一折,夕阳古道无人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等句子,化入了李叔同的歌词里面。清人龚自珍的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是李叔同所赞赏的,也部分挪到歌词里而毫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6.
鹅柳初萌,乍暖还寒。细雨之后,太阳干净得如同婴儿的脸。 明亮的春日.是不大适合分别的。古诗词里一般别在雨后的黄昏,比如“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比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天阴沉得如同即将分离的心,不舍间却偏偏有催促上道的声音,把执手相看的人撕开。柳丝却不肯放手,柔柔的、绵绵的,牵着、挽着、拂着、绕着。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与唐代白行简《三梦记》、薛渔思《独孤遐叔》以及李玫《张生》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与《三梦记》、《独孤遐叔》、《张生》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凤阳士人》在人物塑造和内涵揭示中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兰妮笔下是洋溢着激情充满了焦渴与热望的文字,她如醉如痴地梦想着她的精神家园,固执地拒绝着“都市”与“现代”,专注得近乎偏执.在《回望,牧歌里的乡愁》,兰妮为我们描画了理想的乡居生活.“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母亲温暖的屋顶在袅袅的炊烟中延展”,“在母亲馨香的怀里在纯纯的山风的吹拂下在无  相似文献   

9.
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自从董水龙老师提出《背影》的主旨是对远去父爱的追寻以后(《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追寻远去的父爱》),尽管批评的声音多于赞同的声音,或许他的解读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但《背影》的“阅读史”和“阅读教学”方法从此将被改写,则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民出版社(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P52注释对张生念白“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中“咱”字的解释是“代词,相当于‘我'”。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实甫的《西厢记》来源于元稹的唐传奇《莺莺传》,后来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历经了唐、金、元、明几个朝代的演变和改良,这段爱情故事无论从情节、人物、主题还是最后的结局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变染乎世情",正如刘勰所言,在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演变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唐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以多情的崔莺莺遭受了始乱终弃的命运结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段爱情故事演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由于时代环境的发展,王实甫的《西厢记》走出唐传奇《莺莺传》,蜕变为世代流传的爱情佳话。  相似文献   

12.
谈谈《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段启明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公认的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见王世贞(曲藻》。它所敷演的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莺莺传》(元稹撰)。在这篇小说里.“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  相似文献   

13.
元人李好古所作的《张生煮海》是对唐传奇《柳毅传》的重新演绎与翻案。在儒释道思想的交织中,书生、龙女等人物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张生煮海》既表现了元杂剧独特的风格,又将深刻的思想蕴乎其中,其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元稹的《莺莺传》中,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并于朋友前大发议论,称莺莺为尤物,而自己能够忍情,及时抽身,遂免遭祸患,并赚得“善补过者”的好名声.“尤物”一说,竟有如此大的魅力.翻开历史画卷,尤物论一直存在于历史的长河里,有它独特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并引起后人深深地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中,《明月三五夜》是莺莺回赠张生的一首关于幽会的诗。这首诗对于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对其作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莺莺在此诗中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将在西厢待月上时,打开书斋通往花园的角门,在花园中等待张生前来约会",她在诗中对约会的时间地点和自己及张生应做的事情都做了安排,思维缜密。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中,《明月三五夜》是莺莺回赠张生的一首关于幽会的诗。这首诗对于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对其作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莺莺在此诗中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将在西厢待月上时,打开书斋通往花园的角门,在花园中等待张生前来约会",她在诗中对约会的时间地点和自己及张生应做的事情都做了安排,思维缜密。  相似文献   

17.
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271—272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话本于盛弘之《荆州记》:“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御览·地部》十八引)《荆州记》讲到从白帝到江陵,用乘奔马和驾着风都比不上,来形容船的速度极快。李白在诗里不用这些比喻,改用两岸猿声,这是他的高明处。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我们学习《西厢记》里《长亭送别》这折戏。其实《长亭送别》这折戏的情节很简单,就是崔莺莺一家在长亭与进京赶考的张生饯别,没多少要讨论的,所以今天这堂课我们集中精力赏析这折戏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唱词。大家知道,书页上凡是字稍大一些、前面有方括号括着曲牌名的都是崔莺莺唱的曲词。  相似文献   

19.
杜道流 《学语文》2010,(1):45-45
《方言》2003年第2期发表了邵则遂先生的一篇短文《(西游记)里的“销绪”》,文章从版本(康熙阿干本)、文意、音韵等角度论证,认为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以世德堂本为底本)五十四回中的“八戒口里乱嚷道:‘我是个销猪!我是个销猪!’”  相似文献   

20.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西厢记·哭宴》中的一支曲子——《端正好》。金圣叹在《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评此曲为“绝妙好词”。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景交融“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长亭送别对张生和崔莺莺两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但莺莺的痛苦和张生不同。张生除了追求爱情外,在博取功名这一点上和崔老夫人的想法是一致的。而莺莺追求的是纯粹的爱情,正如《幺篇》所唱:“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