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审稿工作中,思维的习惯力量会造成一种思维定势,使编辑人员不自觉地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思维中,导致其做出蹈故袭常的筛选,剥夺了一些极富新意的好稿子的发表权。本把编辑学和模糊美学结合起来,既在两门学科的边缘上对编辑审稿工作进行探究,提倡“模糊审稿”,即不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进行判断,而是以亦此亦彼的多值逻辑判断作为主要的筛选根据,改封闭的单维思维为开放的多维思维。并具体介绍了模糊审稿的几个操作层次。  相似文献   

2.
校长模糊领导艺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六十年代美国人扎德发表《模糊集合论》一文后,模糊理论得以确立,并迅速地运用到领导与管理学的领域。模糊,泛指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间关系不明朗,难以用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思维进行量化。在学校,校长对于领导活动中存在的大量“亦此亦被’模糊问题、模糊事物、模糊现象,如果硬性套用“非此即彼”的精确处理方式,轻则徒劳无益,重则造成损失。而如果运用“模糊策略”进行处理测可能会产生柳暗花明、事半功倍之效。可见,合理运用模糊策略处理问题,是校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既需要刚性管理,又需要柔性管理。在原则问题上,我们需要“非此即彼”的精准处理方式,但对非原则问题就不能简单地套用“非此即彼”的精准处理方式,否则,就有可能劳而无功,甚至伤害感情、影响工作。处理这类问题,我们要有“亦此亦彼”的模糊意识,其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陈建锐 《师道》2006,(3):46-46
难以言说时,不妨模糊表述。学校领导对教师下达管理指令,调解教师间的人际矛盾,对一时难以辨认或难于启齿问题的表态及与教师交往等,都离不开语言表述。有些领导过于强调管理语言表述的清晰性,“非此即彼”,喜欢下判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信息畅通。其实,教育现象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而人的认识能力也有一种模糊特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学校运用模糊方法,从模糊现象中抽象出模糊概念,利用模糊概念进行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再使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述,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有位学校领导偶然听到几位教师在议论某年级长随便同意教师换课…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个显著特性,对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科学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特点来进一步研究语用模糊问题,认为语用模糊主要是由模糊思维造成的。全文主要从模糊分析,模糊综合,模糊体验和模糊联想等模糊思维的四个方面来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和理解,并分析了相应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很多班主任在抓班级管理中,习惯于以是与非、可为与不可为等精确性思维为指导,这对于教育、约束学生,从而营造良好的班风无疑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实工作中往往会碰到是中有非、非中有是、亦是亦非等诸多的模糊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转换思维模式,采用模糊的概念或推理去  相似文献   

7.
对模糊教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佩玲 《教学研究》2007,(2):178-180
“模糊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模糊思维方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关注本学科领域中那些亦彼亦此的属于多值判断的非典型现象,迎合学生的模糊认知心理,充分利用模糊信息、模糊语言,运用布白、隐喻等模糊化方法处理教学问题,创设知识、心理上的暂时性“模糊“状态,促使学生感悟、体验,以此激发、诱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心领神会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思维与语言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模糊思维与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源于人类主、客观世界的限制,二者的关系体现在模糊语言是模糊思维的产物,模糊语言表现模糊思维,从而借助二者的实用价值即模糊思维促使言语交际成功、模糊语言的调节与和谐作用,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提供便利,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自然语言具有语义模糊性。二值逻辑与三值逻辑对命题语义处理是不足的。以札德"模糊集合论"为理论基础的模糊语义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模糊语词语义真值多样性和渐进性的全新观念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复模糊测度与复模糊值模糊可测函数的基础上,给出了复模糊值N模糊积分的定义,同时研究了该积分的一些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1.
林浩然 《现代教学》2005,(12):34-34
一、模糊数学与智能机器人 智能可以分成几类。记忆、复述、数值计算是一类,学习、识别、应变是另一类。前一类是程序化的,只涉及精确信息,是基于“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后者是非程序化的,能处理模糊信息,允许使用“亦此亦彼”的模糊逻辑,能理解自然语言。现在的电脑前一类的能力远胜于人,比人记得牢,比人算得快,理论上还可以达到任意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教育类期刊编辑的审稿能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稿是期刊编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一篇稿件能否被期刊录用,稿件审稿质量的优劣及编辑部对文稿的初审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衡量一个编辑水平的高低,首项标准当是审稿能力。审稿是对稿件的发现、判断和选择,并由此而决定取舍的过程。通过从宏观上对稿件进行审查和筛选,并按照办刊宗旨、编辑方针的要求对稿件进行审核,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一些专家在此方面的探讨,认为提升编辑的审稿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模糊理论解释汉语空间义量词在人脑中的认知模式.人脑选用什么样的空间义量词取决于该量词在其模糊子集中的隶属函数值μ(x)(0<μ(x)≤1).与二值逻辑相比,多值逻辑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集合论中,一个对象对于一个集合,要么属于,要么不属于,二者必居其一,绝不模棱两可.这样一条要求就限定了普通集合论只能表现“非此即彼”的现象.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模糊数学不是让数学变成模模糊糊的东西,而是让数学进入模糊现象的禁区.这里所谓的模糊性主要是指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介过渡时期所呈现的:亦此亦被”性.人脑接受和处理模糊信息,依据少量的模糊信息对事物作出足够的准确的识别判断,灵活机动地解决复杂的模糊性问题,凭借这种能力,司机可以驱车安全的穿过闹市,医生可以依据病人的模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原始社会说、奴隶制说、封建制说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涉及农村公社、国有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阶级压迫等内容,这些因素所具有的内涵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表述都不尽适合。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内涵涉及很宽,且内部参数不完整,要给它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是困难的。模糊理论打破了“是”与“非”的二维逻辑界限,这一理论对我们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会有所启发。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说成是对古代这一地区生产方式的概括或许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16.
黄建玉 《现代语文》2007,(12):26-27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唯物辩证法"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世界上许多现象并不是绝对精确的,尤其是语言现象,更具有模糊特性。语言的特殊魅力,常常存在于它的模糊性之中,这种"模糊"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模糊”是一门新科学。模糊逻辑从逻辑上反映了模糊数学的成就,对建立在取真假二值(非此即彼)基础上的数理逻辑无能为力的问题,找到了一种圆满解决的绝妙科学方法。它认为,在一定的度(意即界限)以内,量的变动不致引起质的改变,即使有误差,也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蓉 《考试周刊》2011,(59):39-40
文章首先引出模糊语义概念,并从语言的属性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指出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普及,且在广告语中的模糊语现象更为常见。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对广告语中所使用的模糊词加以分析,旨在论述模糊语义在广告语中的运用所产生的修辞功能,阐述其在增强广告效果的同时对广告的商业价值亦产生积极影响.突出模糊语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教学艺术之一,“模糊教学”源于著名的模糊集合(弗晰集合)理论(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1965年提出),即人脑具有模糊思维的能力,可以依据事物的模糊性对事物进行综合识别和判断。在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模糊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收到独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模糊翻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模糊思维和符号学的角度论述了翻译中模糊语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