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郑正秋、蔡楚生和谢晋等为代表的伦理情节剧电影,以伦理道德为叙事内容,以戏剧性的伦理冲突建构故事情节,以善恶对立的类型化人物为道德化身,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寄寓国家和民族命运盛衰兴亡,强调对人性的揭示和对高尚情感的追求,具有社会性与娱乐性相交织的情感化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3.
有正宗必有异端。中国古代伦理文化以儒家伦理价值体系为正宗,与儒家伦理价值体系相悖或相离的伦理学说,构成中国古代的异端伦理精神。这是近年来被学界所忽视或语焉不详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作简略分析。一  相似文献   

4.
教谕文献是阐释作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的“玛阿特”(正义)观念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其中所涉及的传统伦理教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关于言行的教导、关于身心的教导以及关于品性的教导。贯穿这几方面教导的共同原则都是以自控、约束和沉默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5.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斗争精神不仅能够战胜各类风险挑战,而且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因此,具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斗争的意志与理性、斗争的至善与应当、斗争的自由与义务、斗争的正义与勇敢等构成了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意蕴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在造就人们的斗争意识和斗争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斗争行为的规范和价值要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实践中人民立场的道德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承载着伦理精神发育与生长的伦理实体,民族精神既蕴含着对精神本质的追求,又外化出活的伦理世界,同时表现为各种价值合理性的规律存在:它不仅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生存,是形成价值共识的原动力;而且还是世界精神的诞生地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宗教叙事伦理以宗教传说与宗教教义作为潜在的叙事资源与创作题旨,是宗教伦理形态在叙事文本中的具体描摹.霍桑在宗教的叙事框架中演绎了北美现代意识冲击下的女性角色嬗变,表现出作家矛盾复杂的婚姻伦理观念与宗教态度.  相似文献   

8.
孝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实践中,孝是起支撑作用的伦理精神支柱。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历史发展道路所带来的血缘与政治关系合一、家国一体、伦理政治、家天下、家长制等历史特点,使孝这一家族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成了传统政治统治的伦理精神基础,从而对古代政治的运作、制度、立法等都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当代社会,支撑人类健康走下去的精神和理念尤其重要,这种精神来自于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对这种优秀传统的现代化传承和转换,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时代有某种契合,它们选择时代,时代也会选择适合人类发展方向的文化。中国道家文化的精神内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给当今世界注入一些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就在于与时偕行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以其伦理精神价值的具体合理性适应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的需要。中华伦理范畴在和合学“竖观”“横观”“合观”的视野下,其逻辑的结构性,思维的整体性,形态的动静性,历时同时态的融合性,内涵的生生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公共精神的“伦理”形态和“道德”形态实质上是两种“异质同构”的存在.“伦理”形态是客观的存在,“道德”形态是主观存在,二者统一于人伦规范和人德规范.因此,公共精神的普遍构建不仅要求内在德性的造就,也要依赖外在刚性要求的型塑,在“外—内”的生态中造就公共精神.当代公共精神的构建应包含如下举措:加强公德教育,培育现代人的公共感;完善奖惩机制,形成“德—得”生态互动;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遵道贵德的风尚.  相似文献   

12.
作为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存在,人类在自然与社会相互交织的环境中创造着文化。客家人的伦理精神特质深受他们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的时空条件和特殊的生态环境,塑造了客家人特有的伦理精神,那就是居安思危的忧患精神、勤劳俭朴的节俭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和冒险进取的开拓精神,这些精神特质已经成为客家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渗透在客家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客家人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观念起着主导、调节和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社会学者从文化、宗教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伦理精神动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构的纬度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传统儒家和儒商文化精神资源的传承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借鉴。中国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设应落实在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处于东亚大陆环境中亚细亚生产方式背景下的中国传统伦理,向来崇尚和合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追求和内在品质,而且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外相特征和延续保证.和合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维系中国式家庭、巩固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团结、安顿精神家园等社会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葛园 《文教资料》2009,(23):98-100
孟子继承了孔子"爱人"的思想,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舍生取义"是孟子对生命伦理的深刻思考,在"义"和"生"以及物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选择超越物质层面,而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孟子对完整人生的定义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物质层次,更关注精神上的完整,这才是其生命伦理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6.
陈晓娟 《文教资料》2008,(23):45-47
<浮士德>是歌德的精神自传,歌德一生经历丰富,他把自己很多想法和理想赋予浮士德.解读<浮士德>,要了解歌德的所处的时代和其经历.  相似文献   

17.
塑造良好的公务员形象,除了靠制度这种"硬"手段之外,还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软权力"。公务员这一群体的特殊身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及人民利益至上的内核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公务员形象塑造的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务员形象,一要做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二要坚持人民第一的原则和将心比心的原则;三要培育公务员精神。  相似文献   

18.
熊璐 《教师》2012,(27):123-124
中国古代园林承裁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凝聚着华夏子孙崇尚自然、效法自然之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变革,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变迁,社会精神价值追求也随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合理性和务实性的特点。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精神价值追求变迁的轨迹及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现代园林的精神价值体系的走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科学发展观引领当今社会园林设计的精神价值追求,促进当今社会现代园林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经济看中国传统伦理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社会经济的现代形态。从知识经济的角度评价,中国传统伦理仍具有现代价值的合理性因素:传统伦理中"尚贤使能"的用人主张与知识经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取向相契合;传统伦理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与知识经济创新进取的灵魂相契合;传统伦理中"依法治国"的主张与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化的内在要求相契合;传统伦理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与知识经济文明生产的模式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中,音乐是最能体现出生命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古代音乐理论中可以看出:音乐是古代乐家吸纳天地创化之元气,高扬主体之生命精神的结晶;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开拓了音乐的审美空间和宇宙情调;圆和、清寒、古雅等音乐审美的趣味,所体现的是一种大化流衍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