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群众运动及其规律、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史观以及群众史观在中国的发展三个主要发展时期.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与时俱进,特别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实现独立和富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二代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各具时代特色的群众史现,成功地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毛泽东,邓小平群众史观的哲学出发点和目标归宿是一致的。科教兴国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应箕既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对诗文的源流本未有着很强的自信。在立足晚明现实的基础上,在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入地思考之后,他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发展观与继承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诗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鲍威尔等人英雄史观的思想根源和认识论根源,阐发了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科学地解决了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群众创造历史的途径和动力等问题。群众史观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物质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以群众史观为指导,从理论基础,历史经验和现实针对性这几个方面说明,我们党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为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本还以此为据,扼要地分析了如何解决这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时期的特权官僚制度是苏联覆亡的原因之一,已成学界的共识。然而梳理斯大林的原著发现,他的大量著述遵循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强调走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领袖与群众、执政党与群众的关系以及执政党必坚持走群众路线等多方面阐述了他的思想。然而现实实践不仅脱离了群众路线,而且官僚特权制度固化,个人崇拜盛行,这种实践的异化及其原因令人深思,值得探究,对今天的执政党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群众运动及其规律、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蕴含于其理论内容体系之中,而其内容体系的基本点有三点:精髓--实事求是;精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发展规律学说);精蕴--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生活与奋斗的毕生追求。与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的历史观在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史学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中西文化的交互影响下,他在著作中一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体悟(“活的历史”观、新史观等),另一方面又借鉴与吸收了西方学术思想的优秀成果(主要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由此来建构起自己别具特色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与其国家观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国家机器及其社会管理实质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国家性质及其社会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对于指导当下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积极吸取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管理的思想精髓,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建设实践,把握社会管理的根本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全力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民主渠道。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哲学的整体性精神,也即它是用总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问题;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和"发展"理念都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人权理论水平,普及人权知识,树立科学的人权观念,培养正确的人权意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要分清在人权问题上的是非曲直,认识社会主义人权的优越性,了解我国人权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与党和政府在人权建设上所作的艰苦努力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人权建设事业,依法尊重和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主要包括:幸福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和统一,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合和统一,是享受和劳动的结合和统一,是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结合和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启示我们,在当代中国,要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就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以缓解社会压力,拯救心理危机,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奉献以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宗教观集中体现在他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即“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江泽民宗教观的核心内容。这三句话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成为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8.
高君宇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共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在北大时期,高君宇提出了早期工人运动思想,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作为山西早期共产党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人物,他十分关心山西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积极在山西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山西党团的组织活动以及山西共产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研究是自1979年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迄今我国马哲史学科发展历程的一门"新"学科,所谓"新"在于学界尚无集成研究该历程的著述问世。我国马哲史学会成立已33年,第一部马哲史稿编撰出版迄今已历31年,将这30余年间该种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首要任务的史学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史学史的体相汇聚成篇,明晰我国马哲史学史研究的分期、内生逻辑、史德构建三方面内容,有利于建构一个脉络清晰的学科史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思想为马克思主义育人观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育人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培养和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在人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实现途径及实现方式等,是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或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育人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