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翠东 《山东教育》2011,(26):35-36
从学生的阅读习惯来看,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普遍对文本存在"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不能抓住文本中的"有效语言"进行阅读,读不出或读不懂文章的精彩之处,找不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谈不出个性的深刻思考,或有思考却不能形成口头或书面顺畅的文字。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欠缺"有效语言",要么"背"例文、"套"例文去应付考试;要么空话连篇,不能表达真情实感;要么语言平淡乏味,不能打动读者。语文教学大多是在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启悟却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出于个体心理障碍。激活一潭死水,投下石子就会泛起圈圈涟漪,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同样也需要“石子”。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细读慢品,走进文本。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在片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指导下,放手让学生阅读,不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浅尝辄止,品读变成了粗读,读不出文章的深度,读不出文章的美味。  相似文献   

4.
王建胜 《语文天地》2011,(21):34-36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基础能力,更是并列于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能力。但从笔者多年一线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存在语文阅读性障碍,普遍存在语文阅读读不懂文本的现象。据研究,  相似文献   

5.
卢增希 《现代语文》2014,(8):131-132
思路梳理是高中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一点,读不懂文章,理不清思路,就别谈赏析文本。思路梳理是学生对一篇文章由陌生到了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调动己有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研究思路梳理教学活动的设计、教法,并在平常教学中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梳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多次试卷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在阅读题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得分很低,大部分学生达不到及格分数;二是一部分学生读不懂题干,答非所问;三是学生脱离文本答题,忽视阅读材料;四是答题不规范,没有层次和逻辑性;五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7.
王建胜 《语文天地》2011,(11):34-36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基础能力,更是并列于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能力。但从笔者多年一线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存在语文阅读性障碍,普遍存在语文阅读读不懂文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追求阅读的增值效应,是阅读教学的高效思路。增值阅读需要走进文本又不囿于文本,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读“宽”文本、读“深”文本、读“新”文本,使阅读变得饱满、充实、深邃、灵活。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A1):109-110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语言以及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也跟着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解读教材内容,只是教学生教材里面的语言知识或结构,哪怕利用教材中的文本阅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或思维能力训练,还是会有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会有语言学习跟不上时代的风险。学生有可能在学透教材知识后还出现读不懂、写不出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仍会有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中感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去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把文本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感悟。为此,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读文悟文。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已推进多年,素质教育也已全面实施,然而,现在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效率和水平还是非常不理想,这是不争的事实。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低下,不少学生语句都读不完整,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就更差了。作文是学生的第一难题,头脑中各种知识信息量奇缺,素材很少,有的即使搜肠刮肚找到题材,也表达不出  相似文献   

12.
阔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实质上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与文本相互之间的一种认识、情感的交流,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自主探究、精神上的自由发展。这就要求让学生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本色阅读。文章从倡导本色阅读谈起.教读自读相结合,精读略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立足文本,从而凸现阅读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数学因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数学语言的组成上大都是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图表等信息,这些均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范畴。学生具备良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既关乎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也直接影响其在考试中的读题、解题能力。笔者根据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数学图表,数学公式等非连续性文本信息时,"读不懂、读不完、对应不上"等问题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将围绕"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抓手,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这一话题,分析了小学生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与解题能力的契合性,并给出几点提升数学非连续性文本解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槟炀 《教师》2019,(10):33-33
对于学生来说,读不懂思想情感、弄不清表现手法及品不出语言精妙这三个问题经常成为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拦路虎。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初步的突破办法,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祝阅 《成才之路》2013,(13):55-55
当前,中学英语阅读理解信息量大,体裁多样,要求学生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牢固的英语基本功。然而,现实是:现在的学生课程多,学习压力大,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做阅读理解过程中,常存在着缺少词汇量、读不懂文章、读不懂问题等现象。针对以上阅读理解题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英语教学经验,提出下面几点解题技巧,以供读者参考。一、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相似文献   

16.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但不管是哪一种阅读,都离不开文本。在听一位名师授课时,曾经谈到读书的三种境界:读薄、读厚、读薄。细细体会,其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我们的课堂,不论文本内容的深浅,不论篇幅的长短,“读了这段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读明白了什么?”一个学生感悟不到老师预设的答案,便再请一个,实在感悟不出,教师就挺身而出“老师还感悟到了……”似乎不这样就落后于课改了,  相似文献   

18.
正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现代散文。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兼具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解决不愿读、读不懂、不会读等问题,促使他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进而理解散文的深意,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提升散文解读的能力,是提高现代散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经做过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调查,其结果堪忧。高一年的时候向学生问卷调查"你是否喜欢文言文阅读?"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不喜欢,而不喜欢的原因基本上是"读不懂","晦涩、难懂,没耐心读下去"等等;高三的时候再次向学生问卷调查"面对高考,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你能读懂多少",  相似文献   

20.
“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要努力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文本理解中心转向问题解决中心,实现学习内容升级迭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需要切实解决学生阅读与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即“教”学生“读不懂”的内容;也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阅读与鉴赏活动,即“教”学生“不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