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标要求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2.
3.统计与概率(1)统计以下内容应当受到关注: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不仅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而且能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样本估…  相似文献   

3.
马复 《湖南教育》2006,(4):10-13
3.统计与概率 (1)统计 以下内容应当受到关注: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不仅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而且能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复习目标 能进行分析数据活动,并能运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极差,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计算,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能用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能用极差和方差判断数据的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5.
一、中考试题分析 1.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频数、频率的概念,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统计知识的简单应用;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大量重复实验中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中考试题分析1.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频数、频率的概念,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统计知识的简单应用; 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大量重复实验中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章概述】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月刊》2011,(9):15-22,62
本章将学习极差、方差、标准差.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是刻画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数据,能够对数据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并做出一定的推断、评论和预测,通过学习要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了解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知道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本章概述】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相似文献   

10.
中位数与众数是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中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郭丽娜 《考试周刊》2013,(96):69-69
<正>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9页例2和“练一练”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找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平均数、众数)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通过比较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复习目标1.通过组织复习活动,使学生对代数初步知识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使这部分知识更加系统化。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一些规则,会用字母表示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将具体数据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它的值。重视并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与数量关系的练习,使学生通过较充分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以及比和比例等内容打下较好的基础。3.通过对实例的回顾,唤起学生对方程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强化等式…  相似文献   

14.
考测点导航 1.能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考查辩认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这四个基本概念。 2.理解中位数、众数所反映的实际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求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从中领会统计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5页例4和106页例5,以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理解简单的分数。  相似文献   

18.
〔考纲要求〕1.集合(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4)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集合.(5)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简易逻辑(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2)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关关系.(3)掌握充要条件.〔重点解读〕集合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基础问题往往体现集合的概念、运算、语言及简单的运用,而集合经常作为工具,广泛应用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及曲线、轨迹等知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19.
统计图     
[知识要点]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常见的统计图有三种:    、    、    ,要会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典型考题解析例1 (2004年贵阳市实验区)下面两幅统计图,如图1,图2,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你通过图中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1)通过对图1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2)通过对图2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3)2003年,甲、乙…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给定的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