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在某些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材没有设计实验,导致学生认知、理解困难,但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认真分析教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利用生活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是将物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主方法,是展示自然现象、领会自然规律的主渠道。要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达成掌握知识、领会规律,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教师对习题课的设计致关重要,其中习题的选择与应用技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回顾多年来习题课教学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与同仁交流,以促进自己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人文化的物理教学应该打通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物理与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及物理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将科学与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物理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还可以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课堂教学也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发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源头”。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  相似文献   

5.
有很多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时,往往是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知识点内涵外延及大量习题的精讲练习,这样使得在学生眼中,物理课是非常枯燥乏味,很难理解是一门课程。本文通过对物理学家的人格美德、课堂教学的诗化语言和物理方法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等三方面的阐述,把人文教育贯穿于物理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掌握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取和优化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物理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往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要被重新审视和思考。通过分析"再现物理规律研究背景"的教学意义和方式,指出"再现物理规律研究背景"的教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很好地落实基础物理教育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程是高中普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虽然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学生中存在的"物理难学"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并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呈下降趋势.物理学习的特殊规律来自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应该从关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开始.  相似文献   

8.
基础物理教学把学生引入浩瀚的自然科学世界,但在教学中往往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别是德育分割开,没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和高尚的、美的道德情操的形成,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教师只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会很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引导学生把爱好、兴趣升华,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性的人材。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课程目标之一,加强和注重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还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忽视情感教育的倾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关注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却忽视了情感教学目标的研究和落实,忽视了师生双边活动中学生的情感理解、学习需求与意志取向的落实。要使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与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促进物理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物理情感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阐述发展性物理课堂学生评价的概念、基本理念、原则与评介方法等内容,目的是提醒教师尽早注意到自己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所承担的角色,明确物理课堂学生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使物理课堂教学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物理实验不但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规范科学的方法 ,那么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教书” ,又“育人” ?本人从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个角度 ,谈些看法。1 思想品德教育对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要求( 1 )教师要以高尚的情操、精湛的业务积极地影响学生 ,把每一节课上得既有趣味又有质量。( 2 )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也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物理实验教学中 ,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 ,自觉…  相似文献   

12.
从物理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可以看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是获得物理知识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发求知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而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多为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较少,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手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对随堂实验进行了一些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记录笔记与物理学习情况存在相关性,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笔记记录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记录时要有重点、难点和疑点的侧重和区分,要注意"陷阱"知识的处理,还要在课后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笔记内容.物理知识的学习升华重在课后对笔记的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对物理知识掌握广度的拓展、深度的挖掘.在新课、实验课和复习课中采取不同的记录策略,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教师讲不明白、学生听不明白、教师反思存在误区和学生学习方法存在误区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物理教学过于强调逻辑关系而忽略物理学科的形象性、教学与认知规律相悖、教学过程单调乏味等。物理知识立体化是解决物理教学困难、促进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声音与环境》中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耳的收听。作为课堂的拓展与延伸,文中介绍了弦乐器的物理基础、调音原理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和生活,是落实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习兴趣,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物理实验部分的教学改革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完成新教材所编人的大量课内外实验的数量与质量情况,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检查教学是否真正落实“三个基本理念”的重要依据。而教师实验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着完成实验的数量与质量。因此实验教学改革的着手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教师的实验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它包括实验的组织管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应用实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能力。如何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随着中考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己作为一项必考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STS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将其教育思想应用于高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本文介绍STS教育思想的概念、意义,以及将其思想应用于高职物理教育的意义,提出STS教育对高职物理教师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教育是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其素质。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物理教师实验意识不强,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要求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书面知识,应教会学生掌握获得进一步发展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正是当前物理教学中需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突出实验的地位和作用,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改变不按规定完成实验的状况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安排有144个实验,其中学生实验19…  相似文献   

20.
沪科版试验教材在本章安排了一系列的自然声音现象和生活声音实例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 ,促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物理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 ,获取了“声音传播”的有关条件方面的知识。并从生活中去体会“声音的音调 ,响度和音色” ,以及与这些要素相关的因素。利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噪声防治”、“超声波应用”方面的声音知识在科技中的应用 ,拓宽了学生对声音世界的认识。本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下 :①学生探究性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②教师教具演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