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第一个关键点:教育观念的转变——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要转变在实施者教育理念中起主导作用的五大观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其中不同层面的实施者需要侧重转变的观念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尊英 《文教资料》2006,(26):86-87
当前新课程实施遭遇困境的首要原因,是实施者思想认识滞后、传统教育理念难以转变。因此新课程走出困境的首要条件是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基础教育现状,新课程实施关键要转变六大观念:社会各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管理者要转变人才观、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教学质量观;广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学生要转变学习观。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是由思想观念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组成的,其中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关键。作为学校管理者之一,我愿结合农村中学实际,就此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权做抛砖。一、转变管理观念,画好发展蓝图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管理观念也应做相应转变。作为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的各位校长,其管理观念转变与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新形势下,学校管理者应该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如面向21世纪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全面发展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功能观以及知识结构观等。就农村中学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树立因材…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的历史教学亟需要解决的是转变教育理念.尤其是课程观,教学观和史学观念的转变,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我们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学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课改资料库     
▲实施新的课程计划要进行 哪些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计划的实施,必然首先触及到课程实施者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这主要涉及到教育观、学力观、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几个方面。   教育观 近现代教育界的教育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双基观——智能观——素质观。双基观在教育发展史上占据了相当长时期的统治地位。双基观把学习局限在课堂上,把知识内容限制在课本中,学生几乎无暇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导致死读书、读死书。双基观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中叶。智能观提出于本世纪 70年代中期,该教育观念主张加强基础、发展智力。从双…  相似文献   

6.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隐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即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则必须适应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现代的教师观,并使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1.教师职能观念的转变在旧的教育体制中,...  相似文献   

7.
试论个性教育中教师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个性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及教学风格将直接影响个性教育能否实现,因此,在社会迫切要求教育变革的今天,教师要从旧框架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就必须做到: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平等、和谐、合格的师生关系;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信息之窗     
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看,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目的观的改变。教育目的观转变的核心是人才观念的转变。教育事业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人才培养,一定要按着新时代的需要来培养,那种“唯书”、“唯上”,安于观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传统的人才观念必须彻底改变,现代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直接实施者。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新课改的实际成效,甚至间接影响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所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转变教育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一、更新观念,树立新型教育观教育观念是关于教学诸因素的基本看法和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教育观念具有时代性、发展性,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要有与之相应的教育观念。为此,作为直接教育者,教师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也就是说,在教育目的观上,要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制定以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