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起源于社会的道德需要,亦即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之需要;个人道德需要——亦即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则起源于道德,是道德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因此,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只能是他律的,只能是为了道德之外的他物,亦即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而不可能是自律的,不可能是为了道德自身、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这就是被道德的最为深刻的本质——道德和美德是一种必要恶——所决定的道德起源和目的之客观定律。  相似文献   

2.
一、职工教育目的是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企业职工教育,究竟是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还是以提高素质为手段,以直接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为目的?这是我国职工教育实践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多年来,我们把职工教育只是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放在教育大系统中来认识和对待它,因而长期与普通教育一样,执行同一教育方针,把提高职工政  相似文献   

3.
关于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学术界已讨论了几年,现在几乎无话可说了。但本文想就此再说几句话,以求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清楚明白的认识。笔者认为,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包含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不否认“真理不包含谬误”的观点。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  相似文献   

4.
民俗是人类活动的活着的考古资料。从民俗角度观察文字的起源, 是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先民的原始记事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本文以民俗的角度, 从这三个方面考察文字产生的契机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教育目的说的讨论是正当的吗 (一)“教育目的”的语言学误用及其澄清 在教育研究中,不仅问题意识的萌发是重要的,而且问题的提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准确地提出时,对它的解答才是可能的;如果它在表述上就是错误的,其结果是不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会把关于它的讨论引导到完全错误的道路上去。当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提出“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他们实际已经踏上了错误的思想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教育目的说的讨论是正当的吗 (一)"教育目的"的语言学误用及其澄清 在教育研究中,不仅问题意识的萌发是重要的,而且问题的提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准确地提出时,对它的解答才是可能的;如果它在表述上就是错误的,其结果是不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会把关于它的讨论引导到完全错误的道路上去.当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提出"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他们实际已经踏上了错误的思想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角度审视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它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作用的三十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挥实践能动性和认识能动性的过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构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大意义.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程序正义内涵的法理界定以及对民事诉讼目的主要学说和研究情况的介绍,提出了程序正义的实现即是民事诉讼的目的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从教学目的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大纲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作了详细的阐述,大体包括3个方面.①掌握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②培养诸多能力: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挖掘人文价值:认清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13,(7):157-157
1.学生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注重“全体”,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注重“素质”,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注重“个性”“因材施教”,使之成为既符合共性要求,又有个性特点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研究在该罪的所有争议研究中,相对薄弱,甚至虚无。介绍贿赂罪介于行贿罪与受贿罪之间,在犯罪构成及社会危害性程度上,三者皆紧密联系,构成一个阶梯性的犯罪体系。尽管刑法明文规定了行贿罪的犯罪目的。受贿罪的立法规定中也隐含着犯罪目的,而对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刑法既未作明文规定,从语义上也看不出有所隐含。但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出发,介绍贿赂罪也应该具有犯罪目的才是正确地反映了立法原意和这三罪的构造关系层次。同时,将介绍贿赂罪的犯罪目的界定为谋取经济利益,并将该目的解释为情节严重之情形之一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12.
关于舞蹈起源的探究,世界各国艺术家,史学家,社会学家都有不同的见解。大部分人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审美实践的需要,了解并更加清楚的解释舞蹈的来源,有助于解答人为什么要创造舞蹈,怎样创造舞蹈,舞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了哪些作用,深入探索舞蹈的起源,使我们对舞蹈的形象更加清晰化。  相似文献   

13.
从半坡陶文看甲骨文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从半坡陶文看汉字起源》一文对半坡陶文的辨认结果,利用“黄帝史官仓颉造字”传说,对甲骨文中“黄”、“帝”等字进行辨析,证实半坡陶文是商甲骨文的重要源头,从而使汉字八千年的发展史连续贯通。  相似文献   

14.
从半坡陶文看汉字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解河图、洛书与八卦图》一文的研究结果,辨认出6000年前半坡陶文是我国比较成熟的一批象形文字,主要是表示1-9几个数字,并且与大地湾一期陶符是一脉相承的,从而将汉字起源上溯到80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时代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认为人类起源已有 3 0 0万年 ,但基因科学认为只有 1 4万年。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物种。人具有陆生和水生两类动物的基因 ,是病毒感染使两类基因重组的结果。现代人类具有同一个女性始祖 ,可能也具有同一个男性始祖。人类的“源祖”或“近亲”可能已被淘汰 ,但人类绝不是天外来客。1 人类起源距今只有 1 4万年传统观点认为 ,人类起源于几个相互独立的地域 ,至今已有 3 0 0万年。早就有人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 :北非和西亚两地在 70 0 0年前进入农业文明 ,南亚和东亚的文明约有 5 0 0 0年 ,如果那些地方的人“独立”起源于二三百万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牛河梁积石冢、阜新胡头沟墓地、白音长汗墓地三个典型的红山文化墓地为例,根据其墓葬形式和随葬品的特征,探讨红山文化墓葬与文明起源的关系,从而分析了红山文化具有文明社会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正>周航的诗所要遭遇的最主要质疑,大约就是"太不唬人"了吧!在我们的文化习惯中,已经堆积起了太多的"文化"、太多的"叙事圈套"、太多的规矩程式,这使得我们忘记了文学为何而产生。我们已经习惯于在词语的繁冗中打转,这使得我们对质朴清澈的表述大吃一惊,要赶紧挥手"这不是诗",仿佛受到了冒犯。我们已经习惯了不说人话的玄虚,习惯了"陌生化",习惯了能指与所指间追逐的"色情游戏",所以,碰到一个讲人话的,我们大  相似文献   

18.
"理、法、辞、气"作为科举八股文的写作要素,与古文之要素不同而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理"是孔孟之道、程朱之学;"法"为规定的各类技法、笔法,"法"在文先,和古文的"文成法立"有很大的区别;"辞"要简约、古雅;"气"为文章之气势,但受语言体式所限制,呈现出矫揉造作之气,与古文的合乎自然之气不同.  相似文献   

19.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文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始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20.
从考古学看台湾文化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考古学和人类学的重大发现,有力推动了海峡两岸古文化关系的深入研究。作为大陆文化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福建,在这一学术研究领域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闽台两省,一水相连,隔海相望,早在数万年前,古人类就通过福建进入台湾,台湾文化一开始就通过福建牢牢植根于祖国大陆。自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整个史前时期,闽台两地的文化关系就密不可分。最近偶然读到台湾出版的《台湾人的自我追寻》一书,洋洋大著,受益非浅。但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台湾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或大陆汉文化,台湾文化自成一个系统。自长滨文化(一万五千年)开始到今天,……终而塑造了自己的面目,大大的与大陆传统的汉文化不同。以这个基础,就形成了台湾民族,而和吞并主义的中华民族完全划开关系了”。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和海峡两岸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的。本文拟就闽台两地的最新考古发现,谈谈台湾文化的起源以及闽台史前文化的密切关系,就教于学术界。 台湾文化的起源 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大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起源又是与人类的起源紧密相连,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文化。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一书《导言》中就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