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力学的任务是回答物体做各种不同运动的原因,即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具体说需要处理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就是确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第二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力.解决动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做好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弄清所给…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分析物体所受外力和运动的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隔离某个物体求出所受的力.(2)先隔离后整体:先隔离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整体分析,求出物体所受外力或运动情况.下面举例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分析物体所受外力和运动的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隔离某个物体求出所受的力.(2)先隔离后整体:先隔离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整体分析,求出物体所受外力或运动情况.下面举例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根据题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或加速度,然后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  相似文献   

5.
米冬亮 《学周刊C版》2014,(2):194-194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探究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效果:反之.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6.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探究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效果;反之,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7.
2002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6题,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力的动力学试题.此题除参考答案的常规解法外,还有其它多种解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军 《高中数理化》2014,(13):80-82
牛顿第二定律F=mn揭示了加速度和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和加速度之间时刻对应:①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同;②力发生变化,加速度同步发生变化.在解决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问题时,我们要紧扣“力”这一要素,以物体受力分析为主线,根据物体受力变化情况准确划分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牛顿第二定律(简称“牛二”)与图象相结合的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常见题型之一,处理这类问题一般是先由图象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或先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再作出图象.  相似文献   

10.
1因果性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等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我们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1.
要确定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在于:1.正确判定该瞬时物体受到的作用力.2.分析物体在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3.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相似文献   

12.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其受力决定的,也就是说,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与它的运动状态相适应.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已知力可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反之,已知运动情况也可求力.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必考内容之一.本文就此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13.
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相结合是近年来高考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也是命题的一个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其核心就是“一物两点”,即确定研究对象,弄清其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把物体受的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列方程求解.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所组成的系统的动力学问题,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常有两种:一种是隔离法;另一种是整体法.在平时解题时学生往往习惯于隔离法,偶尔也使用整体法,但只局限于几个物体加速度相同的情况.事实上,大多数系统中各物体加速度不同的问题同样可以用整体法求解.其基本思路是:先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F=ma方程,其中F为整个系统所受的合外力,m是系统中具有加速度a的物体的质量.这种方法由于避开了系统内部物体间相互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学习过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的力学知识后,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两个或多个相关的物体以不同的或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分析整体的受力或运动情况.通常的做法是所谓的隔离法,即逐个分析,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然后得到结果.但这种解法比较麻烦.本文介绍一种简便的解法——质点组的牛顿第二定律.1.方法介绍在高中力学问题中我们通常把物体看作质点处理,根据动力学的描述,我们把由许多相互联系着的质点所组成的力  相似文献   

16.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以平衡态或非平衡态下的连接体问题拟题屡次在高考中呈现,是考生备考的难点之一.在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的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中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这种思维方法叫整体法;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答案,这种思维方法被称为隔离法。  相似文献   

17.
连接体问题按相互连接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有 :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和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种情况 .学生对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连接体问题普遍感到困难 ,本文结合例题作分析讨论 .1 根据牛顿定律 ,并结合运动学知识求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连接体运动问题( 1 )求解加速度【求解策略】①对甲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并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②对乙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并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③依据矢量分解法则 (即依据效果进行分解 ) ,列出两个物体运动加速度间的大小关系 ;④联立上述三个方程求解即可 .例 1 光滑杆上穿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环 ,…  相似文献   

18.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F_1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F_N的大小成正比,即F_f=μF_N,式中μ称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公式可以看出,其公式涉及到力,而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运动学求出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再者,由于力与功也存在着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动能定理先求出功,燃后根据做功的定义求出动摩擦因数.当然我们可以直接采用  相似文献   

19.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一、因果性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数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在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