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犹如一株野草 ,随遇而安 ;就地扎根 ,土生土长 ;风风雨雨中 ,艰难地成长……人生旅途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偶然的机缘。而有的机缘甚至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道路。   ■机缘与愿望我从事科普创作活动 ,也可以说出于一种机缘是从进入出版界以后开始的。我大概跟出版这一行天生有缘。解放初期 ,我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上正规大学 ,便从家乡松江到上海叔父家暂住。当时上海《解放日报》上各类招考广告很多 ,我同时报考了华东军政大学、长春东北科学研究院 (在上海招考实验员 )和开明书店 ,这三处我差不多同时接到录取通知 ,跟家里商量后 ,决定留…  相似文献   

2.
3.
我感情单纯、知识单薄地写作出版了《龙世辉[注]的编辑生涯——从<林海雪原>到<芙蓉镇>的编审历程》。在书的卷首,我曾认真、坦率地端出了我的写作困惑:“我小心翼翼地写着这本书,我不揣冒昧地写了这本书。到底该怎样评价这种选择与这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原上,活跃着一个人才自由组合、知识结构合理、办事程序优化、成果裴然可观的业余写作群体。他们一无固定办公之地,二无专职脱产人员,三无挂靠编制单位,四无可靠经费来源,可以说是一个说有的确有,说无的却也无的形散神不散的文化沙龙。他们时有聚会,无暇清谈喝咖啡,一门心思要编几本社会实用的图书,把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把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还没有用完的光和热,贡献出来,化零为整,积少成多,为出版工作干几件实事,为读者提供一类有益的精神食粮。这就是把他们集合起来的凝聚点和号召力。这个业余写作群体的成员由五十余人组成,主要来自山西省的新闻、出版、教育、社科、宣传、文艺界和党政部门,其中有省政协秘书长、大学副校长、省党报副主编、省委办公厅主任、省体委任、省广播电视厅党组成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工作在第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就有22人之多。副教授,副研究员、副编审、主任记者和主任编辑以上高级职称的有29人,占全体成员的百  相似文献   

5.
1 20世纪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说得好:"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取决于人的闲暇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同理,一个编辑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他的业余时间是怎样度过的. 国外有个叫尼勃逊的人,在他对近一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实业界的人士做了一番调查后说:"这些人成功的原因,无一例外地都是由于他们认为下班后的时间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左元 《中国记者》2022,(9):125-128
<正>自1994年底进入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周末报社,我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了。每每被问及新闻生涯中有哪些遗憾,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没能如愿打造一个《三毛流浪记》《父与子》那样的漫画品牌。遗憾归遗憾,新闻工作者,不得不尊重受众需求。在当前融合传播大趋势中,新闻工作者依然应当学习接受美学,重视受众,研究受众,从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7.
储安平的编辑生涯谢泳严格地说,储安平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编辑方面。虽然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地在政治上很有见解,也热心于言论方面的工作,但从他年轻时代到最后的岁月,都与编辑工作联系得很紧。储安平是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毕业的学生(过去许多人误认为他毕业...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和学者,沈从文先生早已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景仰。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其实,从1928年他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红黑》月刊算起,沈从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沈从文先生是从办《红黑》月刊开始他的编辑生涯的。早在1923年左右,沈从文因给《京报·民众文艺》投稿,结识了当时担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康有为学生.作为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妇孺皆知.但他的一生与编辑报刊密切相关,恐怕知之者甚少.大半个世纪过去了,笔者深切感到有必要回顾一下梁启超几起几落的编辑生涯.  相似文献   

10.
当过25年的编辑,时常怀念着那些难忘的岁月。记得最初踏进编辑部时,曾下决心:一定要当个好编辑。 我是1969年底跨入报社大门的,那个时候真没有现在的年轻人幸运,找不到几本新闻学之类的书籍,更谈不上系统的理论训练,更多的是在老同志的指导下,凭着个人兴趣和一股傻劲,闷着头干,在磕磕碰碰中摸索。直到1980年以后,才陆续比较系统地接触到新闻学、编辑学。就这么干中学,学中干,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月12日,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杨祖希的心脏停止止了跳动。尽管他年过古稀,早已退休,但是直到脑溢血病发之日,他仍在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审读稿件。从1957年进新知识出版社当编辑开始,他把自己后半辈子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编辑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为辞书编辑树立了楷模。 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成立(1978年改名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他调入该所工作,自此与《辞海》结下不解之缘。从修订《辞海》的筹备工作开始,直到《辞海》未定稿、1979年版和1989年版陆续问世,他参加了全过程。在此期间,他执笔起草了《〈辞海〉收词范围和各学科收词比例》、《〈辞海〉1979年版修订方案》、《〈辞海〉1989年版合订本汇编方案》、《〈辞海〉分册总体结构方案》等文件,经《辞海》编委会讨论修改定稿,成为指导《辞海》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公正的,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关露,近年来又引起了不少现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在那黑暗的年代,她曾用热情、流畅的诗句温暖过人们的心,用那朴实、深刻的小说、散文、评论点燃过人们的希望,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关露的作品和她的歌声一起被禁锢了起来。只有在万象复苏的今天,她才被人们重新认识。关露(1907—1982),本名胡寿楣,原籍河北延庆。童年时代跟母亲读过一些中国古典诗词,14岁习作旧诗,19岁开始学写新  相似文献   

14.
论科普编辑专业化与专业编辑科普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甲东  周昆  王莹  欧阳菁 《编辑学报》2008,20(2):98-100
论述科普期刊和专业期刊的差异与联系,二者要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共同担负传播科学知识的使命。科普和专业是相对的,在传播学上各有其优缺点,二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编辑要改变心智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60年前的仲秋,我诞生于杭州城南一所老宅。家祖喜爱字画,中堂挂的是一幅《麒麟吐玉书》国画,便以此给我取名曰“麟书”。没想到,从此我的一生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想不到以后编辑成了我的终生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教了一年书。先调报社,编了26年报;后调出版社,编了14年书。在编辑岗位上度过了40个春秋,说不清为他人作了多少“嫁衣”。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前一周,即1945年8月8日,当代作家谢六逸先生英年早逝,去世于山城贵阳,虚龄仅47岁。那时候交通阻塞,通讯落后,他逝世的不幸消息在隔了一段时间以后,才陆陆续续传到他分布全国各地的朋友耳中。1947年,在他逝世2周年的时候,在上海出版的《文讯》月刊第7卷第3期上,郑振铎、茅盾、徐调孚、顾仲彝、章  相似文献   

17.
一、开场自我在《老舍和我》那篇长达五万字的回忆文章结尾处,曾说过;“如果把我六十年编辑生涯分成解放前后两大部分的话,那么,解放前又可分‘良友时期’和‘晨光时期’两个阶段。前者得益于左联作家鲁迅、茅盾、郑伯奇、阿英等,……”现在这四位著名作家都已先后成了故人,其中对鲁迅,虽历经变乱,他写给我的四十九封书简,原物虽已捐献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他们回赠我的几可乱真的复印册页,仍保留在手头。因  相似文献   

18.
19.
施蛰存先生是作家、翻译家、学者,又是编辑家。他的编辑生涯,说起来是很有意思的: 一、搭上《无轨列车》 1928年侨居日本的刘呐鸥在上海出资创办第一线书店,同时邀请震旦大学的同学施蛰存、戴望舒一起来办文艺刊物,名叫《无轨列车》,意思是刊物的方向,内容没有一定的“轨道”。尽管刊物起名为《无轨列车》,但内容还是比较集中的。1928年9月10日创刊号的封底有这样一段文字:“诸君,你恐怕还不曾有一种称心的小杂志。你们要时常看看好的创作小说吗?你们喜欢读音铿锵的诗歌吗?你们爱流利的散文随笔吗?你们喜欢看欧美日本各国现代的名著吗?你们也想领受些尖锐的讽刺文里的机智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该刊的办刊方针,它是“有轨”的。  相似文献   

20.
吴宓出生于一个报刊世家,嗣父吴建常是《民立》报馆的编辑,舅父胡堪编撰的三原《训俗白话报》是陕西省最早的白话刊物。吴宓自幼耳濡目染,11岁自编《童子月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