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西方文化传统不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显示出自身的特色。中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强调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日益强化的政治性、不断丰富的价值性,强调独特的民族性和对素质教育的共识己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而主导性内容的差异和内容多样性上的差异构建了不同的中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探究二者的共性和差异,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探索有效的借鉴路径,有利于充实、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叙事理论和西方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化背景和理论基础,由此创造了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这三对概念,就是典型的中西学叙事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代表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正式产生的两种典型形态——中国历史上的"礼教"和西方历史上古希腊的公民教育,进行发生学分析和比较分析,探讨其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揭示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形态的奠基作用,探索它们对中西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不同特质的形成和发展走向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伦理概念的几个问题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伦理学为英语“Ethics”的译名,意思为“品性与气禀”,或为“习惯与风俗”。“道德哲学”译自英语“Morad Philosophy”,意为“习俗或品性。”现有以“人生哲学”或“人生原理”等取代伦理学,又有人称为“道德科学”或“道德学”或“精神科学”。(一)中国的伦、理和伦理概念中国伦理两字,散见群籍。在《小戴礼·乐  相似文献   

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混同使用要求对两个概念的形成与演绎进行梳理,通过相关学者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区别及其存在问题的剖析,重新界定了这两个概念,在内容上强调了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规范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两个概念的异同点、相互关系及其理论上的主要拓展方向,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一定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而且受特定的历史传统的影响。对中西民主政治的起源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不仅能找到中西民主政治之间的差异,而且还会发现民主政治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无疑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从历史上看,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对氏族血缘关系是保留与继承,  相似文献   

8.
中西教育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由于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西方教育环境比较宽松,重视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研究能力培养,以及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和讲求实效的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利他思想,是由一系列传统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构成的体系。“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对人性见解的传统观念,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人可以为善,可以教而为善的心理依据。中国古代利他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方面:1、爱人,这是利他思想的理论基础。春秋时期,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于与父、臣与君以及国与国等关系的伦理总结,具有丰富的内涵。孔子在回答什么是仁的时候,提出了“爱人”的主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①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与爱人是一致的,仁即“爱人”、“爱民”。仁…  相似文献   

10.
赵志  孙素清 《文教资料》2010,(7):110-111
由于文化背号和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教育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主要从教育观、知识观和教育模式、方法几方面对中西(具体来说是“中关”)的教育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找出我国传统教育的不足,试图优化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用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在教育模式上与西方接轨,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秦以后,历代统治者多尊奉秦法,实行秦制,以封建专制统治国家。在西欧日耳曼人最初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由他们完成和完善了西欧的封建政治制度以及封建社会发展的节奏和规模。因而,研究中西早期封建政治的不同,对于我们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形成封建专制政治,在西欧历史上形成封建契约政治①这一问题,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西教育观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教育观 ,简而言之 ,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教育观中最核心的是教育价值观 ,即人们关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或作用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漫长的社会和教育发展历程中 ,逐渐形成了诸多迥然不同的教育观 ,从而使中西教育呈现出种种不同走向的理论和实践特征。①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在其原初性文化那里便已初现端倪了 ,这一点 ,从专家们对甲骨文的“教”和拉丁文的“教育”的字源学考察与比较中即可领略一二 ② 。由于教育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状况的不同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不断…  相似文献   

13.
中西教育传统均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都对各自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对中国的教育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传统的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比较,同时阐明了对待中西教育传统差异应持有的态度。中国教育传统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重人伦;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强调学以致用;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而西方的教育传统则重视个性独立,突出个人本位;重主智主义,强调文雅教育;重宗教,强调宗教精神的养成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中西比较揭示了双方在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和评价这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产生这些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处理社会、个体和学科三者关系方面的明显区别。数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数学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要。 研究成果揭示了数学教育存在着的两个突出弊端:一个是数学教育与社会脱节;另一个是数学教育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区别。针对这些弊端,课题组提出了“着眼于素质,着手于分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西教育传统均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都对各自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对中国的教育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传统的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比较,同时阐明了对待中西教育传统差异应持有的态度。中国教育传统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重人伦;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强调学以致用,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而西方的教育传统则重视个性独立,突出个人本位,重主智主义,强调文雅教育,重宗教,强调宗教精神的养成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系统考察近代中西方“文化”概念变迁的基础上,从文化的主体、文化的构成、文化的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深化人们对“文化”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美术"一词,不仅是它能否用来概括中国传统艺术值得重新考虑,而且是它能否用来概括西方艺术也许更值得重新考虑.因为,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也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目前"美术"一词在视觉艺术领域内外所造成的混乱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革命是政权更替中最频繁出现的一种模式,伴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革命仍未消失,但是在原因、过程、动员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转变。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统治权力的转移,还会带动经济与社会连带的改变。当经济与社会的流动停滞时,累积的压力会爆发,所以没有给予经济与社会的压力适当的出口,仅有统治权的转移,是狭义的革命,结果不一定比旧政权好。故在理解革命发生的因果关系时,需同时将经济、社会因素同时考虑,而中国1911和1949年的两次革命经验正对研究者提供极具思考价值的案例。探析中国的经验,并对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可以更加理解比较政治学中对革命的概念框架,提升对中国革命经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内蕴于内圣外王之道,而近代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渊源于苏格拉底式的智慧。前者为封建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后者为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哲学伦理学很富有深义,但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或政治学却缺乏经验事实的支持。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步履维艰,其原因与内圣外王之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要求在政治思想上告别内圣外王之道,吸取一点苏格拉底式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长时段计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统计了1900年以前中国和西方国家教育名人数,绘制出中西教育周期的曲线图。统计现象显示:断裂与绵延是西方与中国教育发展势态的重大差异;中西教育分别于19世纪初和18世纪初出现陡坡,标志看中西教育开始全面进入近代化阶段。文章还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