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拳种是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身份标识和形象符号。追溯源头,梳理脉络,对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科学认识和有效实施武术"非遗"保护和"武术进校园"工作至关重要。岭南地区武术拳种的缘起几乎都是借传说宣示拳理。主要受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国武术仿佛不"奇"不"绝"就产生不了大家和高人,广东武术拳种在追寻本门派的缘起时也争相效仿;广东远离"皇城"导致的多种先天不足,激发出岭南人的危机意识,强化了广东武术拳种简捷实用、继承创新、务实求变的性格特征,助力了本土武术拳种流派风格的雏形;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驱使,是广东武者人生价值的主流体现;防身自卫,除暴安良,保一方平安,习武练拳成了普通民众生存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理想信仰、民族自尊、家国情怀是广东武术弘扬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正>王镖简介:甘肃灵台县人,崆峒武术第十一代传人之一,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崆峒文武学校创办人、校长,崆峒武术研究会会长,国内弘扬崆峒武术领军人物。崆峒派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早于少林、峨嵋、武当,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敦煌壁画中飞天舞伎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门"。崆峒派武术集修身、养性、健体和技击于一体,讲究实打、实拿,  相似文献   

3.
"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武术影视作为世界影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向世界展示了东方独特的技击术和技击文化,同时也在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本文通过对武术影视和电视以及相关武术娱乐节目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宏观的分析,对武术影视和电视传媒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长期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紧密相连,深受社会背景变革的影响和制约,不断流传演变. 一、武术名称的流变 原始人手持各种武器,做种种击刺动作演练,称为"武舞","武舞"恐怕是"武术"萌生阶段较正式的名字了.  相似文献   

5.
2019上海武术世锦赛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武术锦标赛。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以赛事组织、直播制作和新闻报道等内容为话语分析的文本,透视本届武术世锦赛文化传播和融媒体传播的建构过程。本文认为,从自身改革的需求以及大众认知的嬗变出发,内容生产、用户连接和功能服务的融媒体化,促成了武术世锦赛从"深巷好酒"到广泛热议的"大众网红"的转向,并在社会传播中起到很大作用。本次武术世锦赛不仅是"以武竞技、扬我国粹",而且从赛事组织、宣传推广以及转播制作等诸多方面,都充分地体现出了"上海标准"的精细创意与智慧制造。  相似文献   

6.
促进武术项目进军奥运会,一直是我国开展武术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但在我国全面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当下,武术传播应有更高追求,既不放弃争取进入奥运会的目标,同时要把武术文化传播作为今后武术全球化传播的核心任务。在此框架下,我国当前的武术传播策略存在欠缺之处,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手搏",也称作"拳搏"、"相搏"、"角力"、"拳勇"等,指的是人类早期的徒手搏斗武术。在"徒手搏斗"这个称谓产生之前,人类的徒手搏斗的武术已经产生,它是在原始先民的田猎活动中,在与野生动物搏斗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武术技艺。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文化生态空间的改变,我国许多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衰落。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也同样日渐式微。目前,武术文化资源保护、武术文化传承、武术产业发展、武术行业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笔者参与了201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广州观察"博士社会调查专题项目,带领团队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此调研项目得到了南风窗杂志社的大力支持,最终形成了一份2万余字的调查报道。基于此次调研,笔者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清初,由于统治者严令禁止少林寺及其他任何寺院的僧人习武,同时还禁止民间习武,对少林武僧和民间武术高手加以严格防范,导致少林寺许多武术高手流落民间秘密传授武艺,这反而促使少林武术从寺院的狭小空间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许多习武之人掌握了少林武术。同时,在清朝统治者禁止少林寺僧人习武的背景下,反而激发了僧人们的逆反心理,少林寺从公开习武转为地下习武,而且进一步将少林武术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奇葩。清初嵩山少林武术文化具有显著的自身特色,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十分讲究"武德",且在佛学和儒家学说的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禅武"文化和爱国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10.
潘燕 《传媒》2015,(21):37-38
2015年4月18日, "中华武术文化全球推广"战略合作签约发布会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ERC东方广播中心与上海体育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中华武术文化全球推广项目".2015年7月14日,莱茵达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签署了《关于体育产业之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在体育产业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传播武术文化的使命和任务.可见,在全媒体时代下,武术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武术类杂志作为传承与弘扬武术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武术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世界武道变革的先驱、"截拳道"创始人、武术哲学家李小龙自幼随父亲练习太极拳,迁居香港后师从武学泰斗叶问练习咏春拳,后来到美国西雅图学习期间不断学习中西武术,这些丰富的习武经历,为李小龙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西雅图留学归国后,李小龙出演《唐山大兄》、《龙争虎斗》等电影,在较短时间内奠定了在功夫电影中的不朽地位。李小龙在武术技击理论上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创立的"截拳道"开创了世界武学之先河,在中国武术史乃至世界武术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赞誉为"功夫之王"、"武者之圣"。  相似文献   

12.
武术传承之忧 "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婕如此判定河南武术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和式太极拳不仅具有"理技相合"的理论特点,同时还充分体现出了轻柔圆活、和顺中平的技术特点;因此由和兆元创编的和式太极拳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武术高手,并且一生从事武术教育活动。孔子以"仁"作为其武学教育的核心思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提倡"教民以仁战"。  相似文献   

15.
武当功夫起源于春秋时期长期的军事战争。张三丰承前启后,通过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创造了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武当武术,并在武林中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相似文献   

16.
苌乃周自幼便博学多才,苦心钻研和练习搏击技艺,并自创拳法成立派系,最终以其精湛的武术,成为一个伟大的武术理论家和实战家,同时享誉"中国武术史上旷古罕见之通才"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之初"国人多弃体育技击而不讲,则致社会个人积弱愈甚",学校大力推广西洋兵操,中华武术有被遗弃的可能。武术界人士发出了在学堂里开设武术课程的呼声,众多民间武术名家走进学堂传习武术技艺,为中华武术的推广提供了多种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8.
魏昆仑 《兰台世界》2013,(25):119-120
明代武术在积极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整理出一整套适应实战的武术训练方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武术的内容,也使"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更加完整具体。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3,(10):114-116
<正>少林武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国外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本书通过深入挖掘少林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展示了少林武术的沧桑变迁,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少林武术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武当武学和道教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发现武当山武术存在地方武学和地方宗教相结合的特点。本次研究对祭祀使用的"干戚舞"在武当山武术形成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