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方元音》音系性质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在全面梳理各家对《五方元音》的音系的看法基础上,认为其音系在总的方面是表现十七世纪中叶北方官话的,其中存在的一些方言现象从根本上不能触动整个宏观的音系。  相似文献   

2.
笔者试图总结学界对《五方元音》的研究成果,概述作者、成书时间、版本情况问题,着重从多个方面对音系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该书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前人研究《五方元音》入声的成果进行综述概括,结合《五方元音》本身的材料,运用入声韵与阴声韵合流叠置的方法,论证《五方元音》入声存在。  相似文献   

4.
《五方元音》一书在汉语语音史上有重要价值,本文系首次对原本《五方元音》的音节数和所收字数做了详尽的统计与初步探讨。以韵图为纲,对照韵书,逐一统计韵书各小韵的收字情况,并进行勘定,在韵图的各小韵首字下标出该小韵的下收音节的数目,整理出一个精细、严密的韵图版本,供音韵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五方元音》是尧山樊腾凤编撰的一部等韵化韵书,是研究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材料。20世纪20年代,钱玄同关注到《五方元音》对近代音研究的价值。后人承其余绪,迄今已有百余年之研究。纵观百年来对《五方元音》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学界关注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对百年来《五方元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其研究的特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同时,在检讨《五方元音》研究基础上,对今后《五方元音》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古入声韵字在《五方元音》中失去入声韵尾,作为一种独立的调类,与相应的阴声韵合流叠置,改变了传统韵书入声韵和阳声韵相配的格局,体现了入声演变的一种格局、趋势。通过对《五方元音》入声韵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讨论入声在近代汉语中的消失归并。  相似文献   

7.
子弟书是清代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一种通俗的说唱艺术,对于研究清代的语音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把子弟书中的押韵字进行归类整理,用它所反应的情况和《五方元音》的韵母系统进行比较,发现从康熙到清末二百多年中,韵母系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入声的消失、a的产生、ei的产生、iai到运的演变、ue到uo的演变等。  相似文献   

8.
南城是《广韵》作者陈彭年的故乡。南城话属赣方言抚广片,在整个江西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南城方言与《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比较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探寻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内部规律,从而为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等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的研究依据。本文系声母比较、韵母比较的系列篇。为使对比条例清晰,文章以调类为基础,兼及古音的清浊,并参以方音调值,从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9.
南城是《广韵》作者陈彭年的故乡。南城话属赣方言抚广片,在整个江西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南城方音与《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比较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探寻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内部规律,从而为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等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的研究依据。本文系声母比较的姐妹篇。为使对比条例清晰,从与中古十六摄对应关系的角度将南城方音韵母分为十七组比较论述,得出六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潮语十五音》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潮语十五音》与《广韵》的音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将《潮语十五音》所收例字与《广韵》进行逐一对比,按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的顺序对比了《广韵》的声母与《潮语十五音》声母。其次,对比了《广韵》与《潮语十五音》韵母系统,并重点考察了不同发音部位的声母对韵母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二者声调系统的异同。通过与《广韵》的对比,明确了《潮语十五音》语音系统中声、韵、调各要素的来源,为确定《潮语十五音》的音系性质、深入研究该韵书准备充分的证据与材料。  相似文献   

11.
在正蓝旗土语中,有一套与短元音相对应的长元音。时长是长元音和短元音的根本区别,但时长的增加不同元音有不同特点。在重读位置上的长元音,比非重读音节的长元音短。对长元音的舌位变体,除与之搭配的辅音舌位等因素外,长元音的来源,可能是一个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2.
《邯郸记》这部戏剧一方面极力渲染了邯郸之地的人杰地灵,另一方面又通过卢生的波折命运,表现出赵文化中勇武任侠、放荡游冶的特点。因此,《邯郸记》不仅是黄粱梦故事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一部彰显地域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增补汇音》声母方面保留了上古音系统的许多特色。阳声韵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m]、[-n]、[-η]的收尾系统。阴声韵只有“玑”、“葩’,两韵差异较大。入声韵出现了与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和与阴声相配的入声两套。《增补》中出现大量阴入对转现象。《增补》将上古四声分为七音,上古许多入声字,在《增补》中属于上去或下上,这是与上古调类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英语元音//分处于词首或词尾的稳定的//和处在词中随语境变化而产生多种变体的//。稳定的//是非圆唇的中和元音,词中易变的//发音很短易于协同发音。//并非完全无发音目标位,而是具有一种开口居中的弱央元音发音位置。//只分布在非重读简单音节中,实足元音弱化为//是英语的节奏要求的产物。音系学功能包括稳定的//保持对照区别词义,//与重读元音交替调节轻重音节,//与零//交替调节语流速度。//的表现支持以下音系学观点:1)元音是否弱化成//以致消失与相邻辅音响度有关,//与后面紧跟辅音的响度越接近越易弱化或消失;2)//与词尾和词中空核心的交替表明音节和音步层面存在空核心位置,词尾辅音分析为含空核心的首音能统一音步定义和音节划分模式;3)在RP中//-/r/在分布上呈互补态势,/r/限于作首音,//限于作核音,//或/r/的插入和删除是合格音节结构的要求。//的正确应用是英语语音精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集韵》引经据典,博采先儒名家之音.则其编者如何把这些来源不同的音读添入韵书,且是否影响到音系结构,是深入挖掘《集韵》语音史价值的首要问题.全面考察《集韵》的字音来源有利于认清其与《广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方言》用字中所隐含的方音材料,前辈先贤已有阐述,但他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疏通、解释词语,并没有从方音的角度考虑;现代学者也有论及的,但存在不够全面的弊端.文章对《方言》用字中所隐含的方音材料进行了穷尽性地梳理,并分类、举例分析,试图给研究汉代方音的学者提供客观材料.  相似文献   

17.
隆德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隆德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下的一个小方言支。从隆德方言的声、韵、调三个方面与中古汉语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隆德方言与中古汉语的历史音韵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锺通韵》是一部带有东北音特点的韵图。《黄锺通韵》中保留倭母,不同于当时北京音:《黄锺通韵》的精系声知和照组声母关系复杂;《黄锺通韵》的日母不同于明清时其他韵书。它统领的字来自中古的日母和喻母。《黄锺通韵》的声母系统与《等韵图经》有很大一致性,但又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论定《切韵》音系是以当时的洛阳话为基础,吸收了部分方音和古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20.
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属于唐诗与地域文化研究的领域。虽有学者把唐诗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或者将有关邯郸文化的唐诗进行编选,但都未能在《全唐诗》的全部范围内,搜集整理有关邯郸的诗歌,进而深入考察分析。尝试从这一内容进行论述,以邯郸本土诗人及其创作和以邯郸历史文化作为核心的外来流寓诗人创作进行论述分析,希望填补《全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领域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