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翻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更多的起到指导,评价的作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形成的过程,强调对教学进程进行动态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判断。这一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方式保障了微翻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展开。文章试从形成性评价体系角度探讨微翻课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评价通常以结果来说明问题,而新课程指出既要注重评价结果,也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对一名学生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了解学情、认真分析、合理使用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视发展性评价,基于一定的目标,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发展性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以来,数学解题评价经常是由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对学生在解题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水平、解题技能、理解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做出检查,但是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针对…  相似文献   

4.
学会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在高三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做题,而对学习过程与解题方法是否科学却不重视。教师在评讲试卷时,也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关原因却不甚了了。随着学习评价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个体进行诊断性评价,针对个体的评价诊断出学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将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评价划等号的时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才是强调的重点,而非学生的学习情况.长期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正是导致这种教师教学受到偏重现象的根本原因,所以本文对于课堂评价的定义是:以教师为实施主题,在课堂教学时改善学生学习和收集学生各方面信息的过程性评价.1.我国课堂评价的现状我国中小学课堂引进使用课堂评价是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受到前苏联教学模式和教育理论的很大影响,基本思想为:进行教学时,将学生彼此之间的信息频繁地进行反馈,主动积极地改进教学,从而实现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正确与否、正确或错误的程度如何应由老师或学生作出及时的诊断与评价.以使学生能迅速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成败得失,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而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及结果进行诊断与评价的主角应是老师。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诊断与评价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贯穿课堂的往往是最为重要的内容,而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时,教师往往会运用简单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或者是文章中讲述的知识点做出总结,这就是课堂评价语,课堂评价语能够更切实地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知识,还能够为学生解释许多学生无法直接理解的内容,缓解了课堂气氛,打破了课堂如死水般的枯燥局面。  相似文献   

8.
在探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技术的介入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尤其是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它特别注重研究过程和知识的来源,让学生直接感受、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使知识“活”起来。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状态。改变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课堂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与评价绪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它渗透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应该充满生命活力,以“真情”打动学生,以“魅力”感染学生,在“过程”中引领,在“平等”中商榷。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数学老师常常反映,学生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方面.平心而论,一个学生只会听课,不会解题,教师应该负首要责任.一方面是教师讲课时不注意观察课堂,只顾自己口若悬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流露出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迷惘,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发现,因而只能是囫囵吞枣地接受知识,在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相似文献   

11.
孙其炎 《现代教育》2011,(Z1):91-92
传统的数学课堂,常常被知识体系占领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教学过程缺乏生活性;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实际应用,没有生活气息;评价方式、语言、角度缺乏人文关怀。课堂成了解题的加工厂,学生成了操作熟练的技术工。  相似文献   

12.
(上接总第281期第10页)三、评价的具体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考评的工具应有利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提供学生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纸笔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1.课堂观察。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我们建议从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听讲、作业是否认真,发言、提问、讨论与交流、阅读课外读物等是否积极,对学习是否自信,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思…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要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提升学生的数感、数学思维、推理想象等关键能力,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主动分析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文章基于教学中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可以从初步感受、引导探究、主动探索和课后实践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从而实现课堂的生长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运用课堂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进行自我评价。课堂训练中,有些试题有多种解法,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张淑平 《考试周刊》2010,(4):217-218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甄别选拔.过于关注评价的结果.而新课程则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建立多种评价体系,实施多元主体评价。这种多元主体评价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偏重于学生解题,而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理性思索和整合过程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方法指导,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常利用批改作业的方式来实现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价.由于反馈时间长、信息途径单一,对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体系的形成情况、学习兴趣、学习风格有一定困难。新课程大力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沟通与合作,是老师与学生围绕着课本,而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不可分离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人格平等的.数学教学同样如此,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与交流,而互动的内容就涵盖所有的我们所需要教授的知识信息、表达方式、个人能力、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以互动的形式来开展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通过交流来掌握课标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在我国传统教学中,数学只是强调解题方式与解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应该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我们不但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还应该注意建立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思维水平、解题能力、创新能力、心理品质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善于把握评价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参与性,而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又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课程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基本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简单测试上,应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作用,要能全面反映学业水平,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作用。下面是笔者在十几年的信息技术学  相似文献   

20.
解题,也应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的基本意义在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语言.解题,作为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其结果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观念层面、创造能力层面、思维品质层面的评价,而且也是对学生科学语言层面的评价.因此,解题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能应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材料的组织、表达.下面拟谈谈在中学解题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有关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