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当选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在会见中外记时.回答了记关于政府官员如何处理和媒体关系的提问。他说:媒体在采访一些官员时遭到拒绝,是固为这些官员在工作过程中很少学过如何面对媒体。再一个,群众现在还不适应官员在媒体上说错话.要求官员说的基本上字字句句都是真理.所以他希望刚开始要给一个机会,允许他们说错一句话、两句话。  相似文献   

2.
沈广彩 《新闻窗》2010,(6):75-76
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媒体与记者的博弈是对记者而言,政府官员是其最为期待的采访对象,大到政策法规的解释,小到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官员的回答无一例外地代表了某个政府职权部门的看法,作为官方话语,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于是,记者无不挖空心思想从官员处获取“我想知道的”:怎样让记者按照“我设想的那样”进行报道.也成为官员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发展,民主参与度的提高,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透明,长期以来老百姓觉得有距离感的政府和领导干部仿佛都被置于放大镜下,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频频在媒体中亮相。但是他们在媒体面前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认为有些官员不会跟媒体打交道。纵观近两年媒体报道中官员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发展,民主参与度的提高,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透明,长期以来老百姓觉得有距离感的政府和领导干部仿佛都被置于放大镜下,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频频在媒体中亮相。但是他们在媒体面前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认为有些官员不会跟媒体打交道,纵观近两年媒体报道中官员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掀开各种报刊杂志,我们经常看见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那就是“官员”。“官员”的使用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如“政府官员声明”、“行政官员说”、“外交官员说”、“高级官员指出”、“教育部官员透露”、“某重要官员出访”……唉,简直无处不在,甚是扎人的眼。互联网上则更多,简单一搜索就有1000多万条。然而大家应该知道,官员是封建社会旧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等级和阶层的一种划分与界定,古代常有“官场”、“清官”、“九品官”、“父母官”、“升官发财”的说法,在人们心中这些官要么是“青天大老爷”,要么是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的坏…  相似文献   

6.
由于两年来广州楼价的快速上升,“房价”、“楼市”等话题备受关注,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媒体、消费者,都在努力探讨影响房价上涨的各种因素,有人说:楼价上升的罪魁祸首是贪得无厌的开发商;有人说:楼价的上升应归罪于政府不当的宏观调控;但人们普遍忽视了一个因素,那就是媒体力量对楼价上升的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发展.民主参与度的提高,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透明,长期以来老百姓觉得有距离感的政府和领导干部仿佛都被置于放大镜下,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频频在媒体中亮相。但是他们在媒体面前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认为有些官员不会跟媒体打交道。纵观近两年媒体报道中官员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以“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为代表的官员雷语.近两年不断爆出。在被广泛关注时.部分官员被停职,后无下文。然而,部分官员“低调”复出。官复原职或换职位复出者均有。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6日《法制晚报》载:该报记者根据媒体披露的2009年官员雷人之语,选出其中10条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官员语录。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替谁说话”,河北承德镇干部史国忠面对上访群众时说“要跳就去5搂”等入选。记者注意到,上述官员说出雷人之语,大多是在就民生问题接受群众提意见或媒体记者采访的场合。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乍看没有问题.且道理讲得丝丝入扣.例子也举得恰如其分。本来嘛.“人们关注官员……在意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在意其办事的公道、有效率.在意其不贪墨、不挥霍”;如果政府官员不重视这些.一味追求表面化的“形象设计”.求得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就是舍本逐末.注定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沿着建设“责任政府”和“官员问责制”的轨迹.如何考核政府及官员的政绩得失.成为各地竞相探索的课题。这种评价正逐渐显露的刚性.让官员们不得不为之怵然。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9,(23):36-38
主持人: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公开道歉,得到了公众和国际舆论的好评,在政治生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有关官员道歉新闻见诸报端频率的不断增加,“道歉”似乎有“时尚”化的倾向。媒体该怎样报道政府的道歉?记者该怎样认识政府的道歉?请看嘉宾观点。  相似文献   

13.
“窃听公民隐私,和一些政府官员勾结,他们借新闻自由之名滥用权力”。当许多媒体的权力被无限放大,该如何约束不再“自律”媒体?同时尊重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14,(8):96-96
事件回放 7月2日至6日,武汉市举办了“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电视问政“期中考”。但媒体及公众质疑。电视问政是“新八股、形式主义”。相较之前官员在问政现场脸红、冒汗的窘境,此次走上问政台官员应答有惊人的相似:“我感到揪心”、“我感到痛苦”、“我表示道歉”……几乎每位官员都能做到不疾不徐。网友“柏天可”说:“有的还会抢答,不过这有点像表演。”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7,(9):27-27
一个市长,由过去的被“上访”变成主动“下访”,就成了新闻。前一阵子,铁路大提速。这一新闻当天成了不少媒体的头条。我们回头看看新闻中的采访对象,所有被请出来的都是官员,所说的话也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套话多于实质感受。甚至有一家报纸媒体竟然在报道中提到了“领导亲自乘车”的话,让人忍俊不禁,有点像我们平时的一句玩笑——“您亲自来上厕所!”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三鹿奶粉事件”、“柑橘生蛆事件”的发生,社会上对媒体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报道热议不断,甚至有政府官员公开指责媒体违反相关规定传播不实信息,有恶意炒作之嫌。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     
《新闻世界》2008,(3):1-1
让领导讲真话必须允许他说错话。——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天地》2010,(3):17-18
一位要求匿名的县级驻京办官员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北京的接访生活。面对“零上访”、“一票否决”等考核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计控制进京上访人员。花钱买“稳定”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非常之举”。“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叹口气说。  相似文献   

19.
“实话”栏目的章,选发的都是县市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要,称得上是“从政心迹”、“为官言”。但长期以来,群众对一些官员的会议讲话或报告印象不是太好,一是长,似乎不长不足以显示水平,一二三四,甲乙丙丁,貌似全面辩证,其实是“穷耍嘴巴皮子”,说的尽是正确的废话;二是空,搞照本宣科,秘书写什么念什么,大多是照念上级讲话和件,其特点是空话套话,居高临下,“要”字特别地多。用老百姓的话说,这类讲话是“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有块头无干货。”其实,老百姓印象不太好的还有报章上这些官员的章,照例地也多是长而空,不过是把会上的讲话转换成字而已。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社会舆情复杂多样,政府官员形象广受关注,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正在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总体,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政府官员在大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需要提升,大学生获得政府官员信息的渠道绝大部分来自网络,但通常会理性分析才做出判断。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具备关注政府治理行为的公民素养及反思社会问题的正义感。针对社会上有关政府官员的传言或小道消息,大学生们认为消除其不良影响的途径首先是媒体的公开报道和政府的及时通报。本文最后提出改变人们心目中对政府官员不良形象的有效途径在于政府官员洁身自好,政府部门强化监管,以及政府机构与民众积极沟通的态度与诚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