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鹰 《文教资料》2007,(18):148-149
一、课文教学“教什么”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什么划分结构、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条  相似文献   

2.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至少一篇略读课文。这些略读课文与单元语文要素、精读课文以及单元"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形成了有机整体。但略读课文的教学决不能打着所谓"略"字的大旗,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言品味的多维角度,开掘出与单元训练要素相契合的教学价值点,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中学英语教学并非一帆风顺,尽管英语老师给出了很多所谓的学习方法,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陷入误区,如,他们一味地重视词汇学习及单纯的语法学习,而把重要的整体语言训练放到一边。还有的学生则是死背英语课文,或者拼命地做大量的书面练习。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并非无效劳动,但确实是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面对问题,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姿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引导课文教学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引导课文教学法源于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所谓的引导课文 ,是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这里的“课文” ,有着较广泛的含义。对工科专业课教学来说 ,就是来自工程实践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 (项目或课题 )。采用引导课文教学法进行教学 ,就是借助于预先设计的引导课文 ,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等手段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这里的“独立” ,既可以是一个学生 ,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成的一个小组。前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后者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如团队精神 )。在…  相似文献   

5.
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第三部分是课文,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课文的地位,二是课文之一选文,三是课文之二基础知识、能力训练的短文。 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部分特意说“指导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和要求”课文部分又说“课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大纲十分重视作为教学内容的课文的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新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三部分的排列顺序是:(一)能力训练;(二)基  相似文献   

6.
如何构建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乱教",这就是所谓"语文教学内容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理想的做法是,由专家们开发出阅读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然后由教材专家将"课程内容体系"转化成"教材内容体系",老师们则依据"教材内容体系",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体系",最后在这个体系框架内,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内容有"浅化"和"深化"之分。所谓"浅化"是指:介绍作者生平、对作品的理解、赏析等。所谓"深化"是指:通过真伪考、作品争鸣、文体知识综合等来"深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语文教学现状看,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多停留在"浅化"层面,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8.
龚本新 《湖北教育》2001,(11):25-25
所谓方法,即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为等问题的门路。学法指导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主动求知的学习能力得以增强,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表现出来的特征是:首先,从新的思维出发,将传统的课文变为训练的材料,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为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创新与实践:第二,是注重方法,改变传统的教一篇课文用一种方法。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是将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传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能广泛运用到学习之中。第三,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过去课堂上教师多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弹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使用了大量的弹性材料.所谓弹性材料,主要是指教材编者在课文之外设计编排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那些可讲可不讲的材料,如阅读材料、各种图表等,它是课文辅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弹性的实质是解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问题.正确处理和运用弹性材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是很有帮助的.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弹性材料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碧鹤 《福建教育》2020,(40):38-39
<正>长期以来,教师在备课时只关注"课文",尤其是即将要上的这篇课文,于是课文内容就成了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学停留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还可能让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学生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实际上,课文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还应基于学情,对教材内容(即课文)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1.
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教材处理的能力与习惯,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状况是:从课文开头问到、讲到课文的结尾. 这样的教学,平均用力,处处解读,肯定是低效的教学.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处理”;即对课文教学内容与部位的选择与利用.所谓“教材处理”,就是安排什么样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就是最好安排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教学的抓手.  相似文献   

12.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13.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最大优势在于能与教学保持同步的自由性与交互性。所谓"醒目",是指它能将课文的重难点一览无余,能将学生的疑问尽收眼底。所谓"悦目",是指一篇课文上完了,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无数的叶片,更重要的是留下了这些叶片组合成的体现文章树干的"图像"。板书是一篇课文浓缩的精华,是令人受益匪浅的"压缩饼干"。在新课程背景下,板  相似文献   

14.
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多做练习,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多练”的“多”,一般是说次数的多,其实还应该包括方面的多和方式的多。不止是笔头的练,还有口头的练;不止是练作文,还有为写好作文而进行的各种基本训练,更还有为读好课文而进行的各种基本训练,而教好一篇课文,实际上也就做好了一次习作指导;讲授课文时进行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巩固与加强对课文已有的理解,而且实际上也让学生受到各种方式的写作的基本训练。这又是相互推动的。这些练习,随着课文所提供的材料,随着学生在不断提高着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水平,而有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7,(12)
所谓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文字的武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其实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然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课堂上一直存在着学生"淹没在大量问题"中的弊端,碎问碎答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语文课堂,学生缺少自主解读和质疑的时间,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学会"主问题"的设计成为语文教师必备的技能。一、"主问题"的内涵"主问题"是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者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背景】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也成了我上每节课之前必思考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显然,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教课文,而应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所得。那每篇课文能作为语文教学哪方面的例子呢?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命题。他认为,"本体性教  相似文献   

18.
看图写话是习见的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表达训练的方式。有了画面的依托,对写的“浓厚兴趣”就有了来源,要写出的话“言之有物”也就能落实了。另一个优势是,图文结合的训练方式是低年级学生常见的,教材中的课文常常配有多幅插图,当然还有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学生早就知道借助图与文的互相支撑来进行学习了。在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广泛接触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看图写几句话,应该说时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是"问题设置"",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启发性。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汉语文教学内容存在体裁的差异。各种体裁的文章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文章体裁设计。就是单篇课文,  相似文献   

20.
新编教材自小学第七册起,每组课文前都有<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前都有"预习",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这些内容的编排为教师的教提供了依据和准则,更为学生的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凭借"预习"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忽视了<导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有悖于编者的意图,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