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它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揭开了逍遥无待的主旨,即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人格构成上,<逍遥游>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逍遥游>一文,历来歧解颇多,莫衷一是.今选择其中三则,力求从文本所处的上下文关系予以解读,希望能对理解<逍遥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在文章中,庄子阐述了怎样才能真正逍遥的问题。这“逍遥”,有悠然自在,无拘无束之意。而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反映,庄子的《逍遥游》汪洋恣肆,奇诡浪漫,文理深刻奥妙,结构繁复纷纭,语句估屈聱牙,学得可真是很不逍遥。  相似文献   

4.
叶进 《教育文汇》2003,(8):36-36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的《逍遥游》(第一节)反映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根本支点。《逍遥游》既是一篇哲学论文,又是一篇杰出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哲学为强健筋骨,而以文学为丰满血肉的巨篇宏章。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的结构并不是什么有待——无己——无待,也并非意义不连贯。历来庄学家注重探微,都没有说对,把《逍遥游》倒过来读,问题就很清楚。一篇《逍遥游》,从头到尾,就是个"大小之辩"。庄子以大鹏自喻,以九万里云风比喻其境界之高远宏大,为"大"而辩护,从而开启了一场"大小之辩"。"大小之辩"是《逍遥游》全篇的线索、主题和宗旨,其核心思想就是知有大小。庄子所推崇的大知,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最高境界是无己的境界。庄子所说的"知"的不同,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庄子所谓有所待或无所待,不是指存在论意义上的条件,而是指人生论意义上的系著与留恋。  相似文献   

6.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唐成玄英《庄子疏》:“彭祖者……以其年长寿。所以声独闻于世,而世人比匹彭祖,深可悲伤……”教材从其注.解释为“众人与彭祖的长寿相比,显得可悲”。细究文章,此解似欠妥当。庄子上面举了“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  相似文献   

7.
温莉艳 《现代语文》2009,(10):56-56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诚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逍遥"二字是解读《庄子》的至要语素,也是解读《庄子》的一把钥匙。"逍遥"就是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而相应的,"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根本观点是主张顺应自然,反对人为。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失,以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文章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审美境界乃至审美策略,尤其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是庄子体道和养生的最高境界,渗透在《庄子》一书的诸多论述环节之中。庄子认为,“逍遥游”是具体的,因而任何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到达这种境界。这个论题得以确认后,《逍遥游》中出现的众多形象也就具有实在性了。  相似文献   

10.
论文探讨了庄子《逍遥游》中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概念隐喻抽象表达了逍遥自在、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寓言投射生动展现了庄子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价值的独特见解。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表达风格。文章通过探析这些修辞手法,旨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其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然而以前每次面对它的时候,我们总是痴迷于它那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意出尘外的独特构思和跌宕跳跃的诗性语言,而对它那层现叠出、异彩纷呈的艺术肜象则品味不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从李白对庄子《逍遥游》接受(包括误读)的角度,论述李白人格气质与艺术风格中的庄子因素.李白人格中的自大倾向,与《逍遥游》中庄子对个体自足的超越性大的追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同质相关性.李白性格中的自由精神,狂放不羁、飞扬跋扈,以及对超常规晋身崛起的迷恋和向往,与《逍遥游》中人类经验、知识、观念的破除与嘲弄,也紧密相关.而《逍遥游》艺术上的大时空视野,以超越性意象的描摹,构建超经验世界,以实现对现实经验世界的超越与否定——这一手法,更是几乎被李白完全照搬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钱浩 《文教资料》2009,(31):53-54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庄子》中的两篇散文:《逍遥游》与《秋水》,对这两篇散文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进行阐述.同时总结出文中思想所具有的一些现实意义.以此来展现这两篇散文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利梅 《阅读与鉴赏》2008,(12):64-64,60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困局.即“开宗不了逍遥字,难解胜义第一禅”。学生难以理解庄子在《逍遥游》中阐释的“追求清净无为任性自适”的哲学精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笔法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那么,怎样才能以简驭繁。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意呢?愚以为应当主要把内容理解的突破点放在对文章形式的辩证分析上。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型。”  相似文献   

15.
一、高高翱翔的大鹏鸟 读罢《逍遥游》,相信庄子的那只大鹏鸟一定在你的脑海中盘旋不去。它是那样的巨大无朋,那样的奇诡谲异,那样的高傲寡言。它以它的志存高远让你望洋兴叹,它以它的横空出世冲击着你想象力的极限。仰望着在我思想上空高高翱翔而久久不去的大鹏鸟,我只能感叹:美啊,大鹏!美啊,庄子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马叙伦说:“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也是整个庄子患想的神髓,读懂了《逍遥游》,也就抓住了通向庄子世界的钥匙,也就理解了那颗极冷而又极热的心,也就明白了庄子的希冀与无奈、是非与得失。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的主旨,历来理解不一。晋时向秀与郭象的注释是:“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认为大鹏与鹅雀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逍遥的。按照以上的观点,欲望得到满足,快意于一时,就可以算是逍遥了。东晋支道林却认为:“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而“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鹅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都不算逍遥。只有“至人乘天地之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才是“至足”,是绝对的满足,真正的逍遥。(均见《庄子集释》郭庆藩注)王仲镛认为:  相似文献   

18.
《庄子》散文的意象是庄子思想极其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庄子·逍遥游》为案例 ,通过对《逍遥游》意象艺术的深入剖析 ,试图寻绎蕴含其中的深远的哲理内涵 ,这种方法对于完整地理解《庄子》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庄子、屈原在先秦文学史上“庄骚”并称,由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哲学思想不同.因而,即使受相同的文化影响,都对社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都是悲剧结局,但悲剧意识寄予在文本人、物身上是不一样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散中庄子的散最生动优美,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具有个性化特征。它气势宏伟,景象壮阔。具有雄奇怪诞的艺术意境;其辛辣幽默,嬉笑怒骂,皆成章。鲁迅高度评价庄子的散“汪洋辟闽,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在章中善于使用比喻,因而使章含蓄蕴藉,富于变化,余音袅袅,韵味无穷。《逍遥游》不但比喻多,且运用灵活,充分显示出了作高超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