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蜀道难》一诗的主旨,多年以来,比较确定的说法是"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本文摘引有关资料,并试图从他个人的求仕历程的角度予以审视。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梁茜 《考试周刊》2012,(25):18-19
本文主要结合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对"长"字进行了简单剖析,根据大量的古文献中的例句,通过声训、义训等方法训释"长"字的意义,使抽象难懂的训诂方式简易化。  相似文献   

3.
古今姓氏难字辨释1.仇:音qi(求)──战国时宋国大夫仇牧的后代,后成为一姓。不可读作chou(仇恨的仇)。明代有大画家仇英。2.乜:音nie(聂)─—此姓是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内迁流入的。不可误读作ye(也)。3.翟:用作姓时可分读①Zhai(宅)②...  相似文献   

4.
“法”字释     
何谓法,它的本义是什么?这是法学研究最基本的课题之一。“法”字在各个国家不同的语言里虽表达方式不一样,但其词义大同小异,都含有法则、法律、命令,权力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释“方”字     
方子剑 《文教资料》2014,(35):17-18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方"字的本义为"併船也",但从"方"字出现的其他文献资料及辞书中,"方"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如果能够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进行比较,将形训和义训相结合,则能论证有关"方"字的合理解释,还原"方"字从本义向引申义转变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6.
"县"字当今的词义通常指最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古汉语中的"县"假借为"寰",通"悬",通常用作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字逐渐被引申并确定为一种"行政区划单位",这一含义的确定历经了三个阶段。对"县"进行考释不仅可以了解"县"字的语义演变,而且可以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国家体制、国家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之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在诗中,诗人紧紧围绕着蜀道高危、险要的总体特征,描绘了众多的自然形象,形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蜀道雄奇壮美的形象。试看:山岩险峻,绝壁森严;剑门峥嵘,关塞路断;鹤飞不过,猿猱愁攀,子规悲啼,飞鸟不安;枯松倒挂,古木参天;飞湍扬雪,瀑布挂川;明月皎皎,星辰当巅。而且,诗人还将有关的神话传说精心融于诗篇之中,使得蜀道更具有神秘而诱人的色彩,更显得情趣盎然。这里,有古蜀国国王蚕丛和鱼凫的开国之艰,有五位壮士中途遇难化为五岭从而沟通了秦蜀之地的壮举,有羲和遇险…  相似文献   

8.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乐府古诗《蜀道难》,是我国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长期被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河岳英灵集》)的千古绝唱。其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句的“峨嵋”,到底指什么地方?对这一句应怎样理解?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唐诗文版本,凡注李白《蜀道难》中“峨嵋”者都谓“四川峨嵋县西南峨嵋山”(本文为后面叙述方便,暂称之为“南峨嵋”)。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李白写的是由秦入蜀的道路之艰难,所写的奇山险景都应在蜀(成都市)以  相似文献   

9.
"鲜"字,从鱼从羊,其造字之初,便有意地利用了鱼部和羊部当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鲜"字的来历,也与中国美食文化密切相关,其造字和使用过程实质是具象事物演化为抽象事物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方苞《狱中杂记》中“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一句,有两个“作”字,教学中常被第一个“作”字难住。对这个字,课本注为“起”字,有的教师把“起”讲为“站起来”,把“作而言曰”译成为:“站起来说道”。这就完全离开了文章的原意。 我认为这个“作”的本意是“始”的意思,引申为“最先”“开头”讲。如“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则与斗卮酒”一语中的“斗”字,中学语文课本和一些选本的注释有好几种说法,但都不甚妥当。中学语文课本注“斗”为“大的酒器”。这里只要细读一下上下文,就觉会得这样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因为项王赐酒时只说“赐之卮酒”,没有说用大的酒器,更没有说在一卮酒之外再加一斗酒,想左右的人恐怕不会也不敢改变项王的吩咐。再说项王问樊啥:“壮士,能复饮乎?”樊啥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的鸡为“ ”和“ ”。前一个和金文的鸡“ ”明显是一只大公鸡的形象,其头、冠、嘴、眼、身、翅、尾、足俱全。后一个甲骨文的鸡,则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左边的“奚”表示用绳子系住或套住。同时,“奚”也表“鸡”字的读音。右边的“鸟”表示鸡属于鸟类。“鸡”字由“鸟”和“奚”组成,表示它是一个被人用绳子系住驯养的“鸟”,形同奴隶。由此可以看出,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将捕获的活野鸡用绳子套住鸡脖或鸡腿进行驯养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研究材料,对比卜辞用例及考古器物发现,补释《甲骨文字典》器物字词义,增补卜辞用例,以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卖炭翁》(初语二册)最后一句“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系”,课本无注。不少教师特别强调“系”字在作动词用时应念 jì,不读 xì。“系”,《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均无 jì音。《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读音,皆可以用为动词。读 jì时,作“打结,扣”解。从《卖炭翁》上下文来看,所“系”之物乃是“半匹红绡一丈绫”,要打成结扣是很不容易的。再说,两个蛮横的官吏哪里愿在那里慢慢地打结?可见,“系”字在这里作“打结”解义有牵强。“系”字还有一读,为 xì音。《现代汉语词典》解作“栓、梆”,要把那么长的绫绡在牛头上缠来绕去,蛮横的官吏愿意费时费力吗?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鸿门宴》中有云:“(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大王)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这里的“取”,是评价行为得失的,课本上释为“采取”,我认为不妥。请看下面的例句。例一、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相似文献   

16.
"器"字的本义应为"以犬在石头之间祭祀",起源于古代的犬祭。通过关于犬祭的文献记载、民俗证据、考古证据、字形旁证等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论证,深层阐释犬祭祀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纠正长久以来各字典辞书援引《说文》字形释义的错误,为今后字典辞书的编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默”字在现行的小字典中,解释为“没有声音、不说话”,例如“静默”“默写”“默认”。再查“静”字,也有一义是“没有声音”,例如“清静”“安静”。然而从一些成语如“沉默寡言”“默然不语”“默然不应”“默默无闻”来仔细想,又有些不妥贴。因为“默是没有声音、不说话”,那么“寡言”“不语”“不应”“无闻”等又作什么用呢?难道是补“默”的程度的偏正  相似文献   

18.
关于“美”字的解释众说纷坛,却陈陈相因。从“美”字之发生境域的角度入手研究,可以探知“美”字的本真意蕴。体现在构形上,“美”从羊从人,“美”的本真意蕴别是一种复杂的意象。在带有羊角头饰的人形这一发生境域当中,同时涵盖了“美”所代表的美学和“羌”所代表的丑学。因此,“美”实乃美学与丑学的合题。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谋攻》中,“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教材只对句中的“坚”、“擒”和“小敌”、“大敌”作了注释,对其中的两个“之”字以及句子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未作任何解释,因而,不能使人透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