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多美呀》这篇课文想象丰富、语言活泼、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为儿童喜闻乐见。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上学年,一位姓周的老师上了一节 培训课,上课实例为苏教版语文第一册 《世界多美呀》。听后,让人久久深思。 (一)、构建让学生成长的快乐课 堂--开放的教育理念 周老师所教的《世界多美呀》采用的 教学方法是"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这是 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学法。把"读" 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 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 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各种 形式的朗读,结合师生的评议,让学生与 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 汁原味",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 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尽 情地表达出来!言为心声,"世界多美呀" 不仅仅是小鸡眼中的世界,她更是孩子 们心中的一片乐园。  相似文献   

3.
陈小铭 《云南教育》2004,(13):36-36
叶澜教授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课件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课件具有声、形、色兼备的特点,是学生学习语文与理解课文内容的一座桥梁。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直观形象的课件辅  相似文献   

4.
了解文本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世界多美呀》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展示从小鸡在鸡蛋里发育到后来破壳而出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世界多美呀》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叙述了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读的训练,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能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第1自然段写小鸡在蛋壳中看到的世界是黄色的。第2~4自然段写小鸡所看到的蛋壳外的美丽多彩的世界。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鸡在孵化过程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原文】雨中桃花源王剑冰江南的雨下得早,至四月,那雨不知下了几多回。沿着彭泽边上的道路蜿蜒而去,是寻了一个人的踪迹。此时,山青雾嶂,云彩在其间飞来绕去,树渐渐浓颜。树多是樟树,蓬蓬勃勃,渐渐浓艳。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让学生喜欢故事中人物丰富的形象,欣赏文章中事物本身的美好,还是发现语言与事物相融的美,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实现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答案不言自明。但是,纵观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以体会文本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仍占多数。为什么?以下呈现的是《夕阳真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课两构案例,让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去反思、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一阙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渔歌子》,绘就一幅青山绿水间、斜风细雨中的渔翁垂钓图,让我与孩子们的课堂相遇充满诗情画意。静静回想这堂课,余味绕心间!巧设情境,想象促理解这首词意象灵动,充满画面感。情境的创设,扇动着想象的翅膀,为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课堂上,入情入境的语言描述、色彩鲜明的写意国画、轻快悠扬的童声咏唱,将词的内容与所想象的情境联系起来,渐次出现,给学生"需要的动力"。当水墨淡彩画与诗词一同呈现,孩子们想象中的美景更多彩,表达亦精彩,有的说:"青青的西塞山前  相似文献   

10.
《山雨》这篇课文是作家赵丽宏的作品,作者从"雨声"、"林色"、"山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情韵世界。文章文字优美,非常适合孩子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孩子直接接触文本的读书上。"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通过多读,这些清新的语句自然会流淌在学生口唇之间,烂熟于孩子的心里。再者,文章文字浅显,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多美呀》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文文字清新优美,感情真切自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几类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步步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明白晓畅,故事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除了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外,同时要受到助人为乐的精神熏陶。根据本课的特点和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3.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每每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股温馨浪漫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本文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发现它的美,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美呢。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让音乐元素有效介入,充分发挥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与渗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下的一篇课文,生动地叙述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以及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我结合薛法根老师利用音乐执教这一课的相关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及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直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文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教学为例,通过联系生活——挖掘文本——细读文本——回归生活的教学设计分析了文本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让心灵感悟"最美"的力量。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  相似文献   

16.
<正>羊肠小路,灌木丛,一个土堆,几株大树……这就是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地。这样的坟墓,与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相比,似乎过于朴素,甚至有些寒碜,然而托尔斯泰知道,多美的语言也比不上无言,多豪华的排场也比不上朴素。灿烂之极,归于平淡;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中国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中,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何建军执教的示范课——《金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该课贴近三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方式的关注。整节课以"思"为核心,以"读"、"悟"、"用"等为支架,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体验、领悟、表达、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智读、精思、巧悟、活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收获感悟,明晰道理,淘取语文学习的"真金"。  相似文献   

18.
《世界多美呀》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它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于这么美的一篇课文,该如何安排教学以实现童话和语用学习的融会贯通呢?对此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付菊花 《南昌教育》2007,(10):28-2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片段: 师:这么多的小伙伴帮助了这只小蚂蚁,那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说的话多读几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近日,观看了名师本课的教学,执教者扣住文章描写的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美的回味:景色之美、语言之美……【片段一】赏词品味美师:课文中说: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