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娜 《辅导员》2011,(16):58-59
时间:抗日战争中地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还乡河边芦花村人物:雨来,10岁;狗娃、石头、铁蛋、三钻等若干男生及若干女生,约10岁;雨来的父母夫妇,农民,约30岁;女教师,约20岁;李大叔,交通员,约30岁;日本鬼子军官,鬼子兵甲、乙等若干人;村民老汉若干人。  相似文献   

2.
第九册积累·运用(5)作文要求读了《小英雄雨来》,你一定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抗日小英雄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和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来把它改短一些,这就是缩写。缩写,一要减少篇幅,二要做适当的改写。对重点内容,有的可以适当保留。不是重点的,可以一笔带过。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四百字。晋察冀边区还乡河畔芦花村,有一个12岁的男孩叫雨来。他的游泳本领很高,每到夏天都会到河里去游泳。秋天,雨来的父母把他送进了夜校学习,雨来在那里懂得了“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革命道理。一天,爸爸告诉妈妈:“鬼子又来扫荡了,民兵在…  相似文献   

3.
晋察冀边区北部有条还乡河,12岁的雨来住在河边的芦花村。他游泳的本领很高。后来,雨来在夜校里上学,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有一天,雨来一人在家,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自己不幸被捕。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威逼、糖块利诱、严刑拷打,雨来牢牢记住女老师讲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屈服。鬼子气急败坏地要枪毙雨来。  相似文献   

4.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河,雨来就住在河边的芦花村里。那天,鬼子进村来扫荡,村里的人们都跑了。雨来刚要出门时,交通员李大叔来了,他躲进地洞里,急促地对雨来说:“把缸搬回原地,不能告诉其  相似文献   

5.
年龄:4岁~6岁幼儿 时间长度:约30分钟左右(视情况取舍) 活动环境:室内 活动准备: 1.在墙上适合幼儿的高度钉上画纸,并使画纸连成一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直接在墙上涂鸦. 2.大号油画笔30支. 3.瓶装水粉颜料(单色)若干.  相似文献   

6.
雨晋察冀边区有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他有一身高超的游泳本领。秋天,雨来开始上夜校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老师教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雨来的心里。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跑到雨来家,把墙角的缸搬开,跳进隐蔽的洞里,吩咐雨来把缸移回原处。雨来把缸移回原处后,飞快地向后院跑,可还是被鬼子逮住了。鬼子把屋子都翻遍了,可什么也没发现。他们采取了种种手段,威逼、引诱雨来说出交通员躲在哪儿。但雨来一口咬定,他什么人也没看见。鬼子恼羞成怒,把雨来打得鼻血直流,可依然…  相似文献   

7.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条河边。雨来爱玩水,水性特好。这年秋天,雨来上夜校,明白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时间:春天的一个下午。地点:去翠竹乡的山路上,有一所竹楼小学。人物:竹芯,女,12岁,竹楼小学少先队员;蓝老师,女,30岁,竹楼小学辅导员;江涛,男,30岁,县报记者;另有少先队员若干人。  相似文献   

9.
年龄:4岁-6岁幼儿 时间长度:约30分钟左右(视情况取舍) 活动环境:室内 活动准备: 1.根据室内情况.在地面铺上黑色KT板. 2.将长条纸屑若干随意扔在KT板上. 3.食用面粉15小桶,小筛网漏勺15把. 4.有型的小树枝若干. 5.舞台用雪花机1台. 6.<白毛女>音乐选段和风的音频素材.灵感来源:物体遮挡.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芦花村。年仅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儿。听说他的游泳技术特别高。一天,雨来独自一人在家看书,突然,交通员李大叔慌张地跑了进来。雨来立刻将李大叔藏好。雨来刚跑到屋后,几十个带着刺刀的鬼  相似文献   

11.
雨来从小生活在芦花村,每到夏天,雨来就和他的朋友到河里游泳,雨来的水性很好。秋天,雨来上夜校读书。在夜校里,他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有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为了摆脱敌人的追捕,跑到雨来家。雨来帮助李大叔在墙角的地洞藏好之后,来不及跑远,就被追来的鬼子抓住了。鬼子问雨来,有没有看见有个人进来,雨来说没看见。鬼子又用糖果、金戒指诱骗雨来,雨来还是说没看见。鬼子把雨来捆起来打。雨来被打得眼冒金星,鼻子流血,鲜血还溅在课本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字上。雨来…  相似文献   

12.
1.品读一个“带”字。风来啦!雨来啦! 姐姐带着斗笠来啦! 风来了,雨来了,姐姐为什么不“戴”着斗笠来? 回望原文:“风来啦!”“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山上的风,大啊!姐姐能“戴”着斗笠来吗?……“雨来啦!”“它向小男孩跑来。小男孩一定很急,连鞋都不穿,光着脚丫跑得噼里啪啦的。”小男孩为什  相似文献   

13.
雨来了     
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了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我已备好伞一把雨来了,快回家甲壳虫,说不怕我有一件防雨褂雨来了@周诗雨$长沙市高新博才学校  相似文献   

14.
雨披     
<正>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9,(1)
背景链接:最近.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小学为五、六年级)在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之间统一组织学生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别发愁.老编请教过专家.按发育规律.10岁每次可跑800米左右;10~14岁  相似文献   

16.
雨来了     
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它把房子背来啦!雨来了,快回家!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雨来就住在河畔的芦花村,雨来水性很好。这年秋天,雨来上夜校了,老师教他:“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明白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难以应答的问题,以有效的方法予以启发诱导固然必要,但注意教给学生变通思维的方法“授之以渔”,使学生形成自我调控,化难为易的变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阅读能力。 一、条件否定式。如果问题直接难以回答,则告诉学生可否定其中某一条件,另辟蹊径,以思考求解。如:“鬼子问识字课本哪来的,雨来为什么说是捡来的?”(《小英雄雨来》)如果直接难以回答,就告诉学生可这样思考:雨来不这样回答行吗?为什么?这样答案就很清楚:不这样回答,则还有两种回答方法。一是说不知道,而这样,敌人必然知道雨来说谎;一是直接说出书的来历,这就会暴露目标。而说“捡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语文11册《小英雄雨来》,讲的是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文中,作者四次写到“书”:第一次写雨来“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第二次,写雨来跟老师学习识字课本中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第三次写雨来认真读书,“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第四次写雨来“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当学生根据课后思考题进行自学、讨论,基本理解课文大意后,我们引导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四次写“书”展开讨论、分析:四次“书”的描写各表示什么意思?(重点理解第四次“书”的描写。一是前后照应,第四次描写是前  相似文献   

20.
<正>去新华书店读万卷书,去大自然行万里路,回到家积蓄爱的力量,是我向往的生活。前几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小英雄雨来》正好就摆在书架中最显眼的位置。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这本书主要讲了抗日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地与鬼子们斗争的故事。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雨来跟着游击队埋伏在玉米地里,敌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