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首先是人类发展的理论,是人类劳动方式以体力支出为主向脑力支出为主发展的历史,是历史主体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拓展而从民族地域性的解放走向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同人类智力发展的进程具有一致性,两者都与社会关系表现为相互正向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真历史规律,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由于历史“一去不复返”的一度性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师生不能重新 置身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但完全可以借助丰富生动的史 料,尽最大可能地融入历史发展的氛围,感受历史发展的 脉搏。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意识校长的历史意识是指校长认识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思维执政观念。即以史为鉴,尊重历史传统,总结历史经验,反思历史教训,根据学校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校长树立历史意识,首先要明晰自己的历史责任,要了解学校的历史,校史记录着学校的产生、发展、鼎盛与传承,校  相似文献   

4.
英雄史观是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表现形式,其基本观点是把英雄和群众对立起来,过分强调英雄伟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毛泽东同志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作为我们党杰出的领导人,曾数次于危亡之际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毫无疑问可以冠之以英雄的称号。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历史发展改变了方向。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归根到底是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历史发展总趋势所制约。因此,只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英雄人物,才能够成为历史的弄潮儿,发挥推动历史前进的、甚至决定历史走向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历史教育界的共识,并有人提出了“阅读一实践一反思”的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将阅读放在首位,说明阅读对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之重要。历史教师的阅读可谓包罗万象,但最主要的是专业阅读。因为,历史细节的刻画、历史动因的探析、历史想象的驰骋、历史感悟的闪现、历史意识的积淀,乃至历史教师教育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历史教师的专业阅读。尽管心理学、教育学、课程论等方面的知识对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可或缺,限于篇幅和讨论范围,本文试图从历史专业的视角分四个层次阐述历史教师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历史复习中,只有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把握,明确世界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征,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才能真正学“活”历史。  相似文献   

7.
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近几年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地走向深入。笔者在简单介绍关于教育发展历史分期问题现有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和归纳了教育发展历史分期的划分标准,提出多角度划分教育发展历史分期的观点,并赞同以教育本身特征为标准来划分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同时重点论述了关于教育发展历史分期问题的范围拓展、深度挖掘和以教育本身特征为标准划分教育发展历史分期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8.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的历史观 ,是和选择论这种非决定论的历史观相对立的。但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又是和宿命论的、机械论的历史决定论相区别的 ,它不仅承认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 ,同时承认历史发展中人的历史活动的选择性。作为两种历史观 ,决定论和选择论是互相排斥的 ,但作为历史发展中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 ,历史的决定性和历史的选择性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依存的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表现于人的有选择的历史活动之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决定性 ,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提出及其要旨1963年4月20日,方国瑜教授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演讲,总结中国历史发展中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理论。"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首次提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概念,用"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论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过程。文章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始终是一个整体,历史和现实是一个整体,中原和边疆是一个整体,汉族和少数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结果.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它突破了各地区、国家、民族间的闭塞状态,使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实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学习历史,也就是历史被认识的过程,具有发展性、多元性、移情性等特点。针对发展性特点,本文从客观的历史实际具有发展性,历史资料具有发展性,历史研究者的认识具有发展性三方面加以考察。历史认识的发展性特点带给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很大启示。重视史料选择,重视史论的引导,重视多视角、多层面手段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过程。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征是时序性。因此,在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教学的初始阶段,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按时序性来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因为时序是唯一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时序思维能力又是历史推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合力的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因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是可变的。因此,不论在何种历史条件下,都应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则应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从历史合力的构成要素来看,历史合力是由主体合力、客体合力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总体合力构成的,它们均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历史合力的作用发挥来看,历史合力有正向与反向两种作用方式以及偶然与必然两种作用结果。我们应发挥正向合力的积极作用,减弱负向合力的消极影响。通过分析历史合力的偶然结果与必然结果,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发展的,发展是历史的;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历史教学是传播发展的,就更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历史教学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现实社会需要出发,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才能又好又快地服务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史地不分家,在历史学习中教师应重视地理知识的运用。可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历史地图,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领会人文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辩证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地理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的认识及其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历史的嬗变而丰富发展,大致经过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德国古典哲学时期、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时代以及当代全球化时期七个历史阶段。不同历史阶段的哲学家依据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批判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主体性,从而使主体性呈现逻辑和历史的高度统一。深入探讨主体性思想的历史演变,从主体性的历史批判中揭示虚拟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尤其对于认识和发展虚拟主体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历史学科固有的特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下面,笔者谈一谈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历史就是记录人类社会演变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敏锐的感知力意识到科学技术发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科学技术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文章拟从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外因素和影响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两个方面来论述科学技术发展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职学校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认识不到位,知识结构不合理,受到外部因素的多方制约。因此,中职学校历史教师要在科学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之下,走出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相融合的自主发展之路和合理规划与勇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