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首重理念以素质生成为本,表明教育目标开始由“传授知识”向“培养素质”转换,这一转换引发了教育着眼点在社会与人之间的重新确立--坚持以人为本,具体说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二重理念。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需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本作保证,这是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它们相互派生、相互蕴含、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的变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人的创新精神提出了空前的要求。创新作为人类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它向往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全面发展的展现方式,全面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创新教育并不是要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之外再赘加上所谓的“创造课程”,而是要在把创新教育融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看,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重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多种因素,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让学生主动地  相似文献   

4.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近的。这是人的共性。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影响、接受教育内化过程上的千差万别,反映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素质就是这样一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素质教育遵循学生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的客观规律,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但并不排斥个性。恰恰相反,它强调个体差异。强调的是在个性差别基础上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彻底解放。个人才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论素质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从人本教育论、学生主体论、心理内化论和个性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机制、素质教育的精华等问题,达到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的深刻理解,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潜在课是当代课程领域的研究趋势之一。它具有明显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功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整体性要求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整体性的学习经验,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内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个“重点”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构成,且二者相间并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取向,它既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又对素质教育的实质进行了科学定位。为此,本文围绕“重点”的时代意义、相互关系与培养要则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成功教育承认和强调学生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们素质教育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大门,培养智能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呼唤。于是,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可。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就需要进行全面课程改革,打破旧的课程体系,构建新型的开放体系。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闪光点,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回答是肯定的。考试和“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考试是教育质量的一种监控评价手段,是对知识、智力、技能的一种测量,具有评价、诊断、反馈、预测及激励功能;考试是检查学生水平和素质的一根标尺,考试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方法。无论在我国或西方发达国家,考试一直沿用至今。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比有效的易操作的能够代替考试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两句被批判过的顺口溜其实并不为错,关键是必须“考”得“合理”一点,必须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4.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长河上展望未来,我们深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将无法立足于未来世界。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个性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个性人才呢?笔者想就这个问题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的"成功素质教育",其理论与实践的亮点在于"非专业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並付诸实践。非专业素质教育提出有其时代要求的背景,搞好非专业素质教育主要正确理解三个基本理论问题: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关系;非专业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非专业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朱文兵 《继续教育》2001,15(2):41-41
一、创新精神的内涵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渴望才能激发起创新的激情,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浓厚的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特征。创新活动是开拓未知的活动,要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探索是艰苦的,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丁肇中教授说过:“选择科学就要准备吃苦。” 二、教书育人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要加大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非智力因素是智慧活动的动力经本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个体其他素质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 ,江泽民总书记审时度势 ,指出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 ,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 ,也是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校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提供和创造培养学生素质的必要条件 ,重视多种素质层次之间的相对性 ,考虑内在联系与相对依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获得扎实知识的同时 ,着重培养独立获取知识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  相似文献   

20.
周毅 《湖北教育》2003,(18):43-44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于发展起来,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并非都能发挥出创新潜能,也就是说创新能力犹如人智力中的宝藏,需要进行开采和挖掘。 近年来,我校经过不断思考探索,逐步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培养儿童创新能力,氛围营造是前提,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