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的依据1.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对高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终身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崭新的制度设计。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终身化和整合化。终身教育制度在纵向上,体现出上下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强调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继续教育的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在横向上,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整合社会所有形式的教育资源,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互渗透和沟通,使正规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同时,还使各级…  相似文献   

2.
不少教育界专家在近日于杭州举行的“2008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建设学习型社会论坛”上发言说,打造终身教育体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川说,终身教育体系就是把人的一生作为教育对象,实现各类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通融、相互参与,各级各类学校面向社会开放,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教育和学习服务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而终身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应采取开放各级各类学校、注重家庭资源利用、完善社区教育服务等措施,努力开发和整合各种资源,尽快形成立体化的终身学习资源网络。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提出来的教育形式。作为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就不应将终身教育仅仅理解为或等同于成人教育,而应理解为是一种教育体系。它不仅包括成人教育,还应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只不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应改革现有教育模式,构建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继续教育的衔接和转换新模式,从而将不同的教育阶段都纳入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更加广泛的职能。目前,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成人教…  相似文献   

5.
天津终身教育体系:现状、问题及构建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基本建立了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需求逐步深入人心,社区教育逐渐显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但是仍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性不强,终身教育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个人效益甚微等问题。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有针对性的组织机构,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组织一体化;变革传统教育制度,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机制;实现学校教育的开放,转变学校教育功能;建立终身学习的质量保障和认证机制。  相似文献   

6.
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终身教育思想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教育思想。它改变了传统的教 育理念,使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同义语,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 和社会教育等一切教育形式,并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 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应把它作为指导思想来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构建出能涵盖各级各 类教育的,真正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第十二条中强调应“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它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第十三和十四条又专门对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的内涵给予了确定,...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终身教育时代,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学校不应成为年轻人的专利一它强调一个国家的未来国民教育体系应该是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纵贯人的一生的,并由此而形成一种统合而协调的体系。由于终身教育具有这样一些纵观教育全局的,并站在人的一生发展的角度,以及具有以完善人格为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给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出挑战,各地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程中普遍存在对于终身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的专门机构,地方法律法规不健全,劳动就业和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不到位等问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应本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重点应放在建立城乡远程教育网络,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功能和创新发展成人教育上。  相似文献   

10.
张兆 《教育革新》2010,(9):25-25
现代大教育的终生观是从"纵向"剖示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时间内涵,即终身教育体系,它是一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生涯教育。终身教育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合:时间上,它是指人的一生各阶段教育的有机联系与贯穿;空间上,教育又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1.
蒋乃平在《职教通讯》2001年第4期撰文说,中、高职教的成功衔接,既能拉动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更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针对目前中、高职业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了今后应在以下四个“接口”上加大改革力度。一、管理体制的衔接;二、教学制度的衔接;三、教育观念的衔接;四、课程体系的衔接。中高职衔接的四个“接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已经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已初步形成并日益深入人心,各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促使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但现阶段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实践中,在机构和法律建设、发展均衡度和研究方面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终身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成立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专门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衔接的四个“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高职的成功衔接,既能拉动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更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针对目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笔认为今后应在四个“接口”上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培养模式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应当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必须看到,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其一,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终身教育思想是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潮。“上一次大学,管用一辈子”的一次性教育思想,使人才培养产生了多种弊端。终身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强调高等教育将不是人生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它强调高等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应集中掌握工具性的知识,掌握…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在我国实施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国际教育思潮 ,确立终身教育体系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终身教育的提出是现代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的回答。终身教育体系应理解为 :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整合、协调和互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侧重于“时时”学习和受教育 ,社区教育侧重于“处处”学习和受教育。作为体系的终身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强调基于各种形式并又超越这些形式的全面组织的原则。实施终身教育应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应对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就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是其前提,建设学习型社会组织是其基础,整合各级各类教育是其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即使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仍是无可取代的一部分。终身教育对人主体性的弘扬和对人自我发展的重视消解了传统学校教育“三中心”,并使学校教育走向民主,使学校教育以人为中心,使学校教育与生活相整合。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重视“素质教育”,并努力构建“终身教育”的教育体系。在这个时代下,学校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应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系,实施以培养创造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从而使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走上素质化教育轨道。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最新的具有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已成为各个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依据。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构建成人教育"立交桥"能实现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从而促进人才培养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进而达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体系是以现代大教育观看教育的形态和体制,是一种思想理念,它强调教育的终身性、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自我完善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高校在终身教育理念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浅析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挑战,并使之成为推进终身教育理念的坚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