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超 《考试研究》2012,(2):33-40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革新统一高考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单一的局面,增加有利于考核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要素,着力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同时,针对这种评价标准的改变,构建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招生、社会全程参与的高校招生公共治理结构,以及“一档多投、双向选择”的新型投档录取方式。这就是高校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目标模式的基本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建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内涵的阐述,提出应建立一个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关注发展性、动态性、开放性的评价体系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思考与分析,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指标应涵盖的主要内容。最后,着重从当今教育评价倡导的价值观及其特点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纵观高考建制70年的政策演变,其大致历经了统招方向的确定、遭遇否定并中断、恢复与科学化探索以及建立新高考体系四个发展阶段。由于高考制度内外部关系的复杂性,高考改革主要遵循三大逻辑,即:以满足“多维需求”为导向的适应性改革逻辑、以注重“积小变大”为策略的渐进式改革逻辑和以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的稳中求变改革逻辑。从高考政策的演变特征来看,演变动力实现了由政治主导到多元利益博弈的转变,演变取向完成了由追求效率与科学到强调公平与质量的转向,演变路径基本以由试点试验到全面铺开为主。基于我国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未来的高考政策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综合评价招生将成为高校招生主渠道;二是高考指挥棒将转向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是高考制度体系将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四是高考改革将注重构建高质量人才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回顾。结合新一轮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出要坚持“三个有助于”的指导思想,大力转变思想观念,充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进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实验,继续扩大自主招生的深度和范围,注重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实行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德育引领五育共进”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构建路径:突出“分类评价、个性发展”,优化综合评价体系;突出“多维观测、多元评价”,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突出“四维互补、智能监测”,优化体育评价体系;突出“有机融合、创新形式”,改进美育评价体系;突出“系统思维、价值体认”,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突出“分类考核、多元评价”,完善学业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和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出现萎缩。成人教育校际之间的质量竞争、师资竞争、生源争夺日益激烈。成教院校招生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成教招生工作,必须针对高校之间的生源市场形势,合理选择广告媒介广泛开展招生宣传,科学评价广告效果,进而树立成教院校形象和地位,促进院校的整体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重点在于改革价值取向和内容体系。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必须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树立多元的智力观和人才观,构建多维度的人才评价制度、多元化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在改革高考的内容和体系上,必须探索和建立起一套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的高考内容和体系。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素质特征是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当前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过分强调“对口专业教育”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学改革应: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考核制度和方法;加强个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因其承担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中介性”作用 ,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我国 ,改革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呼声愈来愈高 ,并已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拟在分析现行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弊端的基础上 ,探讨新型招生评价体系的框架及其操作。现行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实质上是建立在传统的教育评价基础上的 ,即“以教育测验为评价手段 ,以心理测量模型为理论基础 ,以核查教师与学校效能的教育问责为评价目标 ,着重测量学生的智力与记忆事实材料的能力”。① 这种评价体系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许多问题 ,…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财务工作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张永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为适应这种新体制,正在进行深化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有:改革高校经费筹措办法.由单一依靠国家拨款变为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改革学生招生和分配办法由国家统招统分变为双向选择、择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和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出现萎缩。成人教育校际之间的质量竞争、师资竞争、生源争夺日益激烈。成教院校招生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成教招生工作,必须针对高校之间的生源市场形势,合理选择广告媒介广泛开展招生宣传,科学评价广告效果,进而树立成教院校形象和地位,促进院校的整体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密切联系高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以德育为首”的可操作性主张。文章认为高校德育工作主要应落实如下几方面的工作:确立德育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建立一支高度重视德育的教师队伍;认真研究、切实改进“两课”的教学;融德育于教学内容的深层之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健全完善人格;重视科学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把德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强化重视“以德育为首”的正确导向作用;改革高校的评价评估标准和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近年来各地都在对高中毕业生作“综合素质评价”,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写入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依据之一。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标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高考改革的成就、纷争与理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高考的争议和改革一直没有停止。通过梳理高考历程、成效与理念纷争,提出应从统一、单一的高考制度转变为“教、考”相分离,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中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招生考试对各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考恢复四十年以来,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的比例不升反降。为提高这一比例,国家先后出台了三大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专项计划”进行正面评价:惠及面广、招生标准严格、可选择性强、招生程序科学公正。然而,在宣传、具体操作、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许多不足之处。为解决农村学生的招生困境,必须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并缩小城乡差异,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其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改革招生和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念和能力并不理想。最近,北京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不经常说学生的优点,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考试和分数,77.8%的教师认为评价就是学生之间的比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着“评价主客体单一、评价方式传统、评…  相似文献   

17.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评价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高校的学风,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从系统思考的角度分析了考试作弊的原因,建立了“舍本逐末”和“饮鸩止渴”系统基模,指出了目前严惩制度的隐忧和弊端。对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根本解提出了建议: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其次要加强诚信教育,此外还应该以预防为主,采取必要的反作弊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可一分为二:一是教育部制定的评价体系,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评估方案来组织实施的评价;一是高职院校自行制定自用的评价体系。前者可称为“国标”评价体系,重在评价培养人才的院校,考评院校对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和工作情况;后者可称为“校本”评价体系,重在评价所培养的人才,考评学生的成绩和成才程度。“校本”评价体系具有注重校外评价,以评价学生成才结果为主要目的,作为院校检验教学与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成为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助推器,以及可作为“国标”评价体系的补充等五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2008,(9):64-64
7月30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方案着眼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以及探索多元化评价选拔体系,推进高校选拔录取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