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盗跖》篇,一直颇受争议,其作者、时代及起义的性质一直是大家研究的焦点。文章着眼于盗跖本人,挖掘其人性中的真、善、美,把这位历来被称为大盗的土匪式人物的正面形象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庄子在《南华经》里写到一个故事:孔子自以为天下人都需要教化——并且相信多数人都可以被教化,他对教育盗跖充满信心,和盗跖说了一大堆道理.没想到盗跖反过来也给孔子讲了一大堆道理——或者说歪理,让孔子哑口无言,抱愧而归。因此留下来一个成语“盗亦有道”。  相似文献   

3.
黑妹历险记     
李雨珊 《小学生》2006,(9):23-23
第三章 王子的秘密 这王子把黑妹带进屋里,黑妹到了屋里惊呆了,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用金子做的,床底下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看到小狗,黑妹心里起了疑问:“咦?这狗狗不会就是老头儿的吧?难道王子就是妖怪吗?”想着想着黑妹忍不住问王子道:“请问,这小狗叫什么名字?这么可爱,能送给我吗?”  相似文献   

4.
偷盗自己     
《招生考试通讯》2011,(9):41-41
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老少皆知的珠宝大盗罗迪克.他偷盗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上流人士。他还是位艺术品鉴赏家.所以有“绅士大盗”之称。罗迪克后来因偷盗被捕。被判刑18年。出狱后,有位记者问他:“罗迪克先生,你曾偷了许多很有钱的人家.我想知道.蒙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罗迪克不假思索地说:“是我.”  相似文献   

5.
《庄子·盗跖》是一篇寓言故事,以沉着、冷静的风格反思了人生,敲响了长鸣之警钟——人可以食,鲜可以饱;以戏谑、讽刺的笔调嘲弄了孔子,表达了庄子非常之理想——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篇寓言故事对后代文人影响甚多,其中对《水浒传》的影响尤为显著。拟从庄子的反思人生、庄子的非常理想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庄子·盗跖》对《水浒传》的影响及其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色匆匆”常用来形容人风尘仆仆、匆忙赶路的情形,人们在将士出征、行旅出发时也常常饯行“以壮行色”,“行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行色”一词出自《庄子·盗跖》,故事说孔子拜访盗跖,受了羞辱,失魂落魄地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好碰上了盗跖的哥哥柳下季。柳下季看他狼狈的样子,就问:“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这里的“行色”指的是出行后车马留下的痕迹,后来指行旅出发前后的神态、情景或气派。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以“行色”为题,写了一首诗,原诗是:“冰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学和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学生易于理解的模型来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教授“负负得正”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学生能够接受通过这种方式所总结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也就是说,模型说明是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的有效选择,也是最主要的策略.既如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是最好的模型?具体而言:不同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有影响吗?  相似文献   

8.
一“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这是《荀子·不苟篇》中关于柳下跖的一段记载。“吟口”,是“吟咏长在人口”的意思。对柳下跖的吟咏,长在什么人的口中呢? 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孔、孟和他们的徒子徒孙们,对柳下跖是深恶痛绝的。你看,柳下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对腐朽的奴隶主国家,实行武器的批判。不仅如此,他还在思想战线上拿起批判的武器,当面怒斥孔老二为“盗丘”,痛快淋漓地批驳了孔老二鼓吹的“先王之道”。他决心“死而操金椎以葬”,就是到了阴间也要寻见那些“先王”,敲碎他们的头颅。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儒家之徒,怎能不吓得胆破心惊?恐惧和仇恨,使他们竭力咒骂柳下跖,把他说成是盗贼,是坏人的典型,是罪恶的化身。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荀况和一些法家人物,也称柳下跖为“盗跖”,苟况还说什么“君子”“名不贵苟传”,申明他对柳下跖的行为及其名声的流传,不取  相似文献   

9.
对《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他盗之出入”的理解,陈文鸿先生不同意“‘之’的用法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认为“此句是倒装句,确切地说是宾语前置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句式指辨》,《语文月刊》2014年第2期)。对此,我们不敢苟同。陈先生说,“由此‘盗之出入’是‘盗’(宾语)前置,还原为‘入盗’,‘进入盗窃’之意,‘之’的用法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入盗’,即‘进入盗窃’……‘盗窃“变故’都是名词,二者相对,语义相称”,“‘入盗’,即‘进入盗窃’……动宾结构”。陈先生的解说实在怪异。既然说“盗”是名词,是“入”的宾语,“盗之出入”即“入盗”,那么,“入盗”怎么就是“进入盗窃”之意呢?“进入盗窃”又怎么成了“动宾结构”了呢?暂且不说用译文来作结构分析的不严谨,就是文言的“入盗”和现代汉语的“进入盗窃”,它们的结构可都不是动宾结构啊,而应是连动结构。其次,陈文所说的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之”跟前置宾语必须是复指关系.陈文后面所举的那些例子莫不如此,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就是复指“句读”或“惑”的,而“他盗之出入”中的“之”能复指“他盗”吗?文言当中,“入”作“进入”解时,是不及物动词,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只做它的主语,不做宾语,如“后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史记·孝文本纪》);当指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了它的宾语时,“入”则是使动用法了,这时的“入”是“纳入,使进入”的意思,如“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孙子·九地》),“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史记·周本纪》)  相似文献   

10.
新高中《语文》一册中,对《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那么“游”呢? 我认为庄子言“游”有三层含义。庄子厌恶充满利害斗争的世界,厌恶功名利禄,厌恶一切人为之事。对蜩、学鸠、蟪蛄、斥安鸟的蔑视,对“鸟吃腐鼠”的讽刺挖苦,对“曹商使秦”的怒骂,甚至对人们眼里的圣人圣君也表示极大的鄙视。在庄子看来,正是这些圣人的作为才使天下不得太平,所以他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盗跖》)圣人圣君是不足为道的,那么庄子欣赏什么呢?他赞美那种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而重生轻利的古代隐士,曰:“此存身之道…  相似文献   

11.
晏红 《家庭教育》2007,(3S):16-16
有一位农夫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传来呼救声。他迅速跑过去,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他急忙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男孩脱离了生命危险。两天以后.一位绅士来到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以优厚的财礼予以报答。农夫却一再申明:“我不要报答.我不能因为做了一点事情就接受酬金。这是我应该做的。”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里.绅士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高兴地点点头说:“正是。”“他上学了吗?”“没有。”“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提供条件让你的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心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重承诺.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医学院上了大学。这个农夫的孩子不是别人.他就是后来英国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他于1928年首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趣史夜讀     
盗跖骂孔丘春秋末年,盗跖率领九千名奴隶,揭竿而起,英勇反抗奴隶主的残酷统治。义军横行天下,所向披靡。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孔子,对此极为恐慌,甚是不满。盗跖的哥哥柳下季与孔子是好朋友。孔子便找到柳下季说:“你弟弟胡作乱为,祸害天下,应该好好地开导开导他,教育教育他。”未及柳下季答  相似文献   

13.
萧袤 《小火炬》2013,(12):6-7
所谓大盗,都有一两样了不得的本事。电脑大盗有什么本事呢?说出来你也许不信,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偷字。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教材载明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会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能运用性质简化加法运算。”教材还指出:“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引人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看下面的例子①~⑥。”教材把6个算式归在一起说“一般地,我们有”,于是,用方框框出、黑体字印出“有理数加法法则”,最后举例解释法则含义及操作方法。对此,笔者有如下三点看法:1上述教学目标仅限于数学本身的“技术教育功能”,对其“文化性”很少体现。2.教材通过实例分析导入法则是好的,可为什么恰是6种情形?每种情形又仅是一个算式,…  相似文献   

15.
“妈妈——妈妈——”小蚂蚁蛋蛋还没进家门.就大声喊,“我得奖啦!” 妈妈从屋里迎出来,笑盈盈地说:“看把你高兴的,得了什么奖?”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富豪新请了一位厨师掌厨,这位厨师的手艺非凡.尤其是他做的罗宋汤,那口味可真是一绝。富豪喝了一大碗,忍不住问厨师:“同样都是做罗朱汤.为什么你做的汤就是比别人好呢?是你的做法独特呢?还是你的用料比别人好?”厨师听后只是微微一笑答道:“不是的,其实做汤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男孩,有着不少男孩的特点:聪明、调皮、爽快,还有贪玩。说到玩,我总是说“一会儿”。说到学习,我总会说“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了”。做作业时我还爱犯点小马虎,不是漏了标点就是忘了进位。总之,脑子里就想着一个字:“玩”。“飞飞,怎么又出去玩了?”你听,妈妈又在屋里大声叫着。我对妈妈说:“我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作业了,怎么还要我做?”话是这么说,两条腿还是朝屋子里跑。没办法,妈妈是家里的“总司令”,连爸爸都不敢违抗,何况小小的我?我坐在椅子上,怏怏地做起了作业。没过一会儿,我趁妈妈不注意,悄悄地溜了出去…  相似文献   

18.
电脑大盗     
所谓大盗,都有一样了不得的“本事”。电脑大盗有什么本事呢甲说出来你也许不信,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偷字。  相似文献   

19.
“当你看到‘数学’一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国内权威机构曾就这一问题随机对数百名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76%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公式和法则;20%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是烦、枯燥、没意思;只有4%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数学使人聪明,数学有趣,有用。面对同样的问题,小学生的回答更是千奇百怪: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数字;数学就是解决问题;数学就是麻烦……那么,究竟是什么遮挡了数学神奇、美妙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5-7
孔子谈仁最多。仁的核心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就是对一切人持有一种尊重和爱敬之情。孔子所宣扬的仁还具有泛爱的特点,“泛爱众而亲仁”,即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各种道德的原始起点.也是最根本的道德。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做一个仁者是孔子的终极理想.怎样才能做一个仁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