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丽娜 《文教资料》2010,(18):128-130
时间副词"曾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经"的句法位置的改变,造成词义泛化和抽象化,最终使"曾经"在状语位置固定下来。又由于"重新分析"的作用,使得"曾经"的副词化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2.
“依前”在古代汉语中可以作为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况持续不变,和原来一样,相当于“仍然”、“仍旧”。这种用法在中古时期已出现了。本文在详细描写形式连用结构“依前”的分布类型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古代汉语中副词“依前”的由来及其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副词"过于"的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于"是动词"过"和介词"于"连用后,由于词汇意义的虚化、词汇双音节化等因素的影响凝固而成的程度副词。从结构上来说,这种构词属于跨层构词,是经过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高蕊 《文学教育(上)》2009,(23):121-122
副词“才”由名词“才”虚化而来,这是一个较为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正因如此,副词“才”较为复杂,可以表示时间和数量,可以表示必要条件和多种语气。通过对“才”的句法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话语中有了“才”之后所表达出来的深层语义——对所描述事物的一种限定、强调。  相似文献   

5.
实词虚化为副词是古代汉语中副词最为主要的来源,而其中以实词虚化为副词的现象最为普遍。实词虚化为副词分为直接虚化与间接虚化两种类型,本文分析了实词虚化为副词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其实"最早出现是作为一个短语,由于语义的泛化而由短语到实词,由实词到评注性副词。文章认为,"其实"副词化是在元代才形成的,是在主观化机制的作用下虚化的结果。"其实"副词用法形成以后,旧用法仍然存在,新旧并存。  相似文献   

7.
语义韵视角下虚化程度副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及工具,从词语搭配的重要维度——语义韵视角,以五个英语虚化程度副词为例,对中国学习者虚化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学习者虚化程度副词的语义韵运用总体偏离目标语使用范式较远,学习者尚未掌握虚化副词的全面、地道用法.通过考察目标虚化副词的语义韵在六部词典中的释义及标注表现,从词典学角度对上述问题的可能成因予以剖析,该研究对二语词汇教学以及词典编撰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TED英汉平行演讲语料库,研究虚化程度副词的语义倾向及语义韵特征,重点分析了该语料库中虚化程度副词的英译汉实例,剖析译者所使用的汉译方法,倡导建立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新模式,促进翻译教学的新发展,尤其对口译教学具有更为深远的重大意义。研究发现,虚化程度副词仍然是中国学习者二语习得的难点。TED语料库中的虚化副词的用法,可以作为中国学习者练习口语虚化副词用法的真实语言材料,其中的汉译译例也可以做为口译训练的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副词"渐"的虚化历程存在两个源头:表"渐进义"的渐1()与表"浸渍义"的渐2(渐)。二者在上古汉语中字体结构相同、音韵相近。字形上,前者在先秦时期发生讹变后与后者字形重合;音韵上,后者历经中古以至近代汉语各阶段逐渐与前者靠拢合并;词义上,动词"渐"在高频使用中发生语义泛化和抽象化,虚化为副词;功能上,在认知图式的思维结构驱动下,副词"渐"表现为描摹框架和修饰框架两种结构形态。汉语"渐变"范畴符合世界诸语言间的类型学语义共性。  相似文献   

10.
“正”,“正在”与“在”是现代汉语中意义相近,用法同异互参的三个时间副词,它们形成的时间以及虚化的途径不完全相同,表同时的“正”出现最早,“正在”的形成与介词“在”后的处所宾语以及出现于“正在+VP”后的之间/之时”等成分的脱落直接相关,由于时间副词“在”的出现是晚近的事,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正在”与“正”表现出更多的相通性,明清白话到现代汉语中“正在”意义与用法的变化与时间副词“在”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时间副词“在”的形成也体现出动态的进行与静态的持续两种时间范畴意义表达手段的功能分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白”的分布和搭配,分析其意义和语用,最后从语言发展和虚化、接触和借用等角度对“白^2”的来源进行探索,并结合实际用例分析当前出版物中有关的整理、校勘情况。  相似文献   

12.
陈珺 《天中学刊》2007,22(4):97-99
"所以"在上古时期是两个词:"以"是表示工具的介词,"所"是助词。"所以"发展到可以表示原因的时候,"以"的介词功能日渐弱化,与后面成分的联系变得松弛,而与"所"意义日渐凝固为表"原因"的意思。当"所以"出现在后续句而主语省略时,"所以"的作用就更加虚化了。等到"所以"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前,它就正式成为连词了。  相似文献   

13.
王敏 《文教资料》2008,(28):259-261
河南境内中原官话中的特殊副词"情",其语法意义与普通话中的"情"不一样,主要有三种:(1)表示"显然";(2)表示"假设";(3)表示"尽情".本文对这三种意义进行溯源,并且根据虚化理论从历时角度分析它们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4.
“儿”的虚化问题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语料对“儿”的虚化过程和虚化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并论证了祈使性否定副词"少"(即少3)的存在;同时对少3和少1(形容词,表示"数量小")区分边界的模糊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曾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副词,文章首先考察了副词"曾经"的句法特征,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了"曾经"的语法意义,发现在组合中被修饰成分只有同时满足[+过去发生]和[+可被否定]两个语义特征时,它们构成的才是一个合法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时问副词“相次”的虚化问题,并选取了其他几例实词虚化的现象进行类比,认为语境的影响和词义的引申是它们产生虚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提出一务判断部分实词虚化为副词的标准,这就是语义指向的重新分析,即处于状语位置上的短语或结构的语义指向目标在主语(宾语)和谓语之面进行双向变换,最终虚化为副词。  相似文献   

18.
关中方言的副词体系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语法特色。关中方言中存在一些共同语所没有的副词,它们有特殊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表达效果。分析其来源,可以发现它们是汉语实词词义虚化的结果,其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留下不同于共同语的历史轨迹。这些方言中频频使用、特色鲜明的副词是构成关中方言地域性特征和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非常”的意义、性质和语法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之所以如此,源于它的虚化历程,经历了由实到虚,再由未完全虚化到实的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词的虚化研究是现阶段语法研究的热点,趋向动词又是最易于虚化的词,本文对“来”的虚化轨迹作了系统描述。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语法化问题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第二部分对“来”的虚化轨迹作了详细描写;第三部分对几个含“来”的词的虚化作了描述;第四部分对本文的理论意义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