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扬 《新读写》2014,(1):46-47
杜牧撰写了《李长吉集序》,将李贺的奇特之处描写得很详尽。世人传颂这篇序。长吉的嫁给王姓人家的姐姐把他的轶事讲得特别详细。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教师课前的科学设计和课堂的精心指导。  相似文献   

3.
真爱写作就是要用心去写作。用心其实是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融进去,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唐朝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他写作相当用心:他身上放一个袋子,外出时一有灵感或者想到一个好句子就记下来,回家时再把它  相似文献   

4.
李贺是中唐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继承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想象奇特,意境新颖,色彩瑰丽,在唐代诗坛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巨玉霞 《中国考试》2006,(11):56-59
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两卷专门记述科举,提出“今之进士乃唐之明经也”,对唐朝与明代科举做了比较,观察到科举的弊端,进而提出改进之法。研究明代科举,必然要研究顾炎武。  相似文献   

6.
中唐诗人李贺才气横溢,素有报国之心,可是家世衰落的李贺因有“家讳”而不能举进士,故而只有随波逐流,另寻仕途渠道,期望通过献诗之道,获得社会名流和有识之士的荐举。《雁门太守行》是李贺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第一次谒识韩愈时的“自荐书”,也是诗人为仕途“垂翅”而写的“献诗”之作。李贺之所以“献诗”而不“明经”,是因为想直接成为“进士”而通向高官之路。《高轩过》写于《雁门太守行》之后,是李贺在元和四年秋(或秋后)写于河南昌谷的一首“垂翅”有望的感怀之作。  相似文献   

7.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一篇描写音乐的奇作。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侧重于对其音乐描写的研习,而对其修辞手法运用的丰富性讲解则不是很多。笔者力图对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集中探讨,便于同仁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朝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一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风雨之中墓地的景象。整首诗以李贺的意识发展为线索,不受时空生死的限制,表达了诗人对苏小小凄凉身世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思辨力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英语写作中体现的思辨缺失问题,与之前外语教学中不强调思辨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运用Paul&Elder的思辨力模型,把写作中涉及到的相关性、逻辑性、充足性、清晰性等要素作为重点衡量对象,通过借鉴公共英语演讲课程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运用到大学英语写作的主要环节;并且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把写作思辨性的训练与听、说、读结合起来,贯穿于英语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通过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充足性、相关性和清晰性,不断强化写作的思辨力训练,以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怕写作文,恐怕是一种普遍现象。从高一第一堂作文课起教师就开始系统的作文规范辅导:从立意的方法、构思的创新、语言的积累、亮点的点缀……一直到高考前作文的应考技巧,不可谓不全面;从“命题作文”的分析,到“新材料作文”的讲解,可谓是环环缜密,步步精细。可似乎学生越受训练越写不出出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李准的《李双双小传》蕴涵着相互纠结的政治话语和性别话语。政治话语是显在的,它统摄性别话语;而性别话语则是潜隐的,它依附于政治话语,并以自身的鲜活和生动为干涩枯燥的政治话语提供必要的补充。这种话语策略使《李双双小传》成为一个具有多重意蕴的色彩斑驳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运用"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物、作品、艺术、真理等的步步追问,揭示了艺术作品和真理的关系,展现了诗的魅力。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如何诗意地栖居。《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14.
张琴 《现代语文》2006,(7):116-116
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与写作古诗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笔者的观点是若能行之有效地训练学生写作古诗词的能力,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会使其写作基本功得到训练,促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连子波 《师道》2012,(9):24-26
关于写作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未得到厘清: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作品?当然这似乎是难以定义的,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又似乎是各自相异的。但世界的吊诡在于,当我们遇见好的作品时.我们似乎总是同时被感动,我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因此,一定有某种关于“好”的标准是早已嵌入在我们的认知的深处的。  相似文献   

16.
李白、李贺、李商隐分别生活在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李白的诗歌刚健有为、昂扬乐观;李贺的诗歌隐晦曲折,上下求索;李商隐则是虽然夕阳向晚却依然尽才尽气,但这些诗歌当中都有着一种善待生命,积极向上、追求理想、尽才尽气的精神,这正是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运用“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物、作品、艺术、真理等的步步追问,揭示了艺术作品和真理的关系,展现了诗的魅力。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如何诗意地栖居。《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陈林林 《考试》2010,(1):27-30
从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原则来看,不论写哪种文体的文章,只有做到主题突出,内容清楚;句式和词汇丰富,语法和用词准确;语篇连贯,交际得体;并能体现活跃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写出的作文才能算是一篇优秀作文。丰富得当的句式和词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赏析中唐李贺《苏小小墓》和现代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弃妇》的基础上发现二人在各自所处的时代用同一旋律创作出了同样的"弃妇"诗歌意象。"弃妇"是诗人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形象化身,是诗人主观化的幻想,是诗人气质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中唐诗坛上一位独特的诗人.特殊的成长经历与现实生活环境造就了李贺自卑、自负的性格特点.重读李贺著名的鬼诗<苏小小墓>来揭秘其内心世界,获悉他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真实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