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佳 《职大学报》2008,(4):7-10
萧红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她独特的生命体悟和女性情感体验,却又不乏对国民性弱点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她的小说以鲜明的散文化特征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述模式,并与自传式的叙事方法、诗意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这既是对小说传统的背离,同时也是对小说文体的一种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萧红,这两位年龄相差30岁的文学天才,除了有评论界和研究者早已发现的萧红师承鲁迅、鲁迅影响萧红等结论之外,还应该看到他们在精神层面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尽管他们在创作角度上有诸多不同,但是站在启蒙者的角度看,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萧红与鲁迅的精神联系,以求进一步深化对这两位作家和作品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小说或者将时代性主题与女性关怀紧密结合 ,或者不受时尚影响执著于女性关怀的命题 ,这与那些单纯用“高音喇叭” ,发出时代呼喊的女作家显出明显不同 :其小说同时具有女性的细腻与非女性的阔大 ,呈现一种萧红所独有的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萧红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本文试图从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及独特的生命体验等方面剖析其小说的抒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童年经验会对文学家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大乃至决定性的影响。萧红痛苦与美好交织的童年一方面是她创作源源不断的源泉,另一方面又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使她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悲伤与温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作品带有浓郁的东北地域色彩,是区别于现代其他女作家的标识。萧红乡土小说的成功离不开民俗文化对小说的浸润。试从自觉的民俗意识、鲁迅启蒙和指导两个方面来分析萧红民俗创作意识的来源,分析萧红小说创作民俗叙事的缘起。  相似文献   

7.
萧红散文描述的是她真实的生活经历.本文试图从萧红散文所表现的情态出发,解读萧红在特定时代、特定历史和不幸的人生经历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及其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萧红:被放逐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萧红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于作家少年时代的情感记忆,展示出一颗被家园放逐的孤独而寂寞的灵魂,由此,不仅制约着作家创造发展的逻辑走向,同时还表现为对文本形式的非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尽管她本人是一个一直处于孤独与无助之中的弱女子,而总是很执着地探索着国民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可以说,她是一个女性意识的自觉者,她的小说描绘了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与迫害,揭示出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萧红在小说创作继续进行抒情实验。她以散文化的笔法勾勒战争中宁静的日常生活,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为黄河、月亮等物象着上悲凉色彩,无处不流露出寂寞情绪,凸显了自我的存在价值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对五四启蒙精神的可贵坚持,极具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在萧红的小说中,有两种常见的家庭结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父亲形象都是缺席的.出于对父亲的憎恨与惧怕,萧红极力避免言说父亲.但萧红为克服缺失,求得心理满足,在仅有的几篇"父亲在场"的小说中创造了"父思儿"的"白日梦".萧红渴盼父爱的强烈愿望,在小说中,以"父思儿"的悖反形式表现出来.在幻型世界中,作家的情感需求暂时得到了替代性的满足.这一情况曲折地体现了萧红对父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13.
生命意识是个体生命对于自身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认知和感悟,体现在萧红的小说中,它表现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对种种生命形态的细致描摹,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以及对荒凉人生命运的感叹。进一步来说,则是对自由美好的生存状态的向往,对麻木自私人性的敏锐洞悉,对社会人生的深切反思。正是通过对种种充满原生态意味的生命形态的描写,作品不仅实现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反思,更通过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索,达到了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萧红小说的语言特色的探讨,认为在30年代文坛上,萧红的小说之所以独树一帜,自有众多原因,但其小说语言诗化的叙述、幽远的意境和浅白的表露等特色,确立了她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证实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过人才华。  相似文献   

15.
16.
17.
赵晴 《职大学报》2008,(3):38-41
萧红是深受鲁迅文学影响的一位作家.她自觉地把被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作为观照对象,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子.鲁迅与萧红塑造的的女性形象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命运,并且通过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病态灵魂.替她们发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传达出相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萧红在对国民性批判主题上继承了鲁迅的遗志,《呼兰河传》是其解剖国民性的最好标本。文章从大泥坑、精神盛举、集体无意识三个角度,分析萧红笔下的"看客"群像,揭示其对民族劣根性的深层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在创作轨迹、表现视角、关注对象三个方面体现了她对于自我的忠实.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