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谊的公文体现了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汉初公文的最高成就.从贾谊公文写作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其一,公文写作担负着“经国之大业”的历史重任,它的社会作用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赋所不能比拟的;其二,要使公文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公文写作主体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出色的政治家;其三,贾谊公文的文学性、议论性只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历史现象,不能据此将其误读为“文学散文”或“政论文”,现代公文不能盲目地模拟其公文的“文学化”手法及其论证手法  相似文献   

2.
西汉时期的贾谊以人性论为依据,提出人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成才的观点和分阶段的教育思想理论,强调要注重教育双方的责任,而且还系统地论述了胎教思想。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有相似之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礼从宗法制度中的行为规则逐渐扩展到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形成“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贾谊受儒家影响最深,他的思想源流可以追溯到荀子,其礼治思想主要是对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贾谊也受到了汉初占统治地位的黄老思想的影响,但他思想的主线仍然是儒家思想,吸收黄老思想的目的是为了使儒家思想更具有时代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贾谊是汉代最早系统论述儒家治国方针的人,对汉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尤其是荀子的礼治思想,继而形成了自己的礼治思想体系。贾谊认为只有实行礼治,才能最终实现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以贾谊的《新书》为主要文献资料,分析其对礼与法、礼与仁之间关系的相关论述,旨在揭示其礼治思想的内在逻辑,形成更系统、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贾谊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的礼治思想,在礼治思想的传承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针对秦汉之际局势的转变,提出一系列以礼治为核心的治安之策,为汉初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了解决方案;他继承了先秦儒家以伦理制衡的方式来限制君权的政治追求。同时,贾谊认为通过对太子的道德教育就可以塑造理想君主,具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的前提,是以外在身份为依据来判断主体道德素养的高低,这些都体现其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汉初政治面临两大主要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诸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些具有地理、经济优势的诸侯逐渐滋生政治野心,形成了与中央相抗衡的态势,甚至觊觎帝位;另一个是汉帝国与边境少数民族匈奴之间的矛盾,匈奴对汉王朝的侵扰连年无休,多次与汉朝抗礼,对汉王朝造成潜在的威胁。此外,社会上存在着严重政德败坏和民俗侈靡、僭越等社会问题。贾谊积极主张以礼治国,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以强化中央集权,安定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河洛地区是我国最早进入文明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区域,孕育了我国最早的法治元素,诞生了河洛法治文化。河洛法治文化是河洛制度文化的基本内核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法治文化的源头和主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核心价值,礼乐政刑、四位一体的治理结构,以德为先、德主刑辅的法治理念,明刑弼教、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条律完备、传承有序的法典制度,法平如水、惟明能信的法德思想是其基本内涵,具有根源性、系统性、独特性、创新性、先进性等文化特征。推动河洛法治文化研究,对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新时代,要把河洛文化研究上升到河洛学的高度,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复杂的思想体系来对待,才能更好地认识河洛文化。从区域范围与研究内容上来讲,河洛学是中原学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是中原学桂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打造河洛学,研究解读好河洛文化,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10.
伏羲文化与楚辞作品——从"伏羲驾辩"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羲文化对楚文化及楚辞创作的影响,一是楚辞中多言伏羲及与伏羲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二是楚人对伏羲时代音乐的继承,三是伏羲文化中的龙文化特征在楚辞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至其影响的产生,除了伏羲文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外,也与两者共同来源于昆仑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时期,流经今天陕、豫两省的南洛河本以“洛”为名,而在秦统一之际改称为“雒”。具体原因可能是由于先秦时期河洛地区的特殊地位以及衍生的“河洛受命”说,使秦始皇将南洛河纳入新王朝的象征理论与符号体系中,与秦人崇鸟信仰相结合,从而改称为“雒水”,作为加强和宣扬秦王朝“水德受命”的政治地理符号之一,并引发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文人。作为贵族大夫,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对国家的存亡深切关心,对国君的被蒙蔽和小人的谗言而忧虑感怀;作为爱国诗人,他作《离骚》,创楚辞,真挚热烈地吟唱出自己心中的忧愤与哀伤。而千百年之后,汉代的贾谊和南朝时的颜延之重游湘水,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分别写下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哀悼之文。  相似文献   

13.
14.
洛学是北宋黄河流域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地方学派.此后,以它为源头的宋明理学成为河洛文化与黄河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洛学在北方从黄河中游辐射到上下游,在南方发展为福建闽学、湖湘学派、江西学派、浙江永嘉学派和四川涪陵学派等地方学派,并演化为宋明理学,广播中华大地.洛学的演化轨迹为世人展现了一幅黄河精神文化在...  相似文献   

15.
安徽寿州古城是中国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脉络,在岁月更迭中形成了包含楚文化、水文化、古城文化、民间文化等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17.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其无与伦比的文化地位决定了它在地方高校“区域文化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河洛“礼乐文化”“大一统意识”“丝路文明”“河洛郎”等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河洛地区的文化遗址与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等构成丰富多样的育人载体。以研学共进提升文化育人的协同能力,以空间共建拓展育人场域,以成果共创创新文化表达,有效建构河洛文化育人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8.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研究解读河洛文化,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基于SiteSpace科学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研究方法,以1984~2023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757篇河洛文化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发文时间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显”4个方面,探究其发展历程与现状。目前,河洛文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仍有需要深入拓展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只有依靠文化,才能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代表。城市建设必须具有承载文化延续的功能,文化延续的前提条件是理清城市文化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城市文化向功能区集聚、向主题文化集聚、向主要景区集聚。  相似文献   

20.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从文化的概念入手研究文化获得,指出体育是文化获得的重要途径。从英美体育文化、体育礼仪和中国人的体育价值观三个角度阐述了体育文化的特征,并以美国、日本和中国为例,分析了各自健身体育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