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知识是人类社会文化积淀的精华,文章重点研究了时时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由于其内隐性特征一般不受重视,但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正确运用隐性知识,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教师职业礼仪教育中的隐性知识及其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生教师职业礼仪教育中存在大量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对于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礼仪教育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而隐性知识的流转又关系着隐性知识在师范生中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和体现。为促进师范生教师职业礼仪教育中隐性知识的流转,学校应提高对隐性知识的思想认识,开设必要的礼仪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进行礼仪的模拟训练,以及为隐性知识流转营造氛围。  相似文献   

3.
师范生教师职业礼仪教育中存在大量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对于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礼仪教育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而隐性知识的流转又关系着隐性知识在师范生中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和体现。为促进师范生教师职业礼仪教育中隐性知识的流转,学校应提高对隐性知识的思想认识,开设必要的礼仪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进行礼仪的模拟训练,以及为隐性知识流转营造氛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特点,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校教师隐性知识测量指标体系。采用同行评价法对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隐性知识的测量,发现高校教师隐性知识与教龄显著正相关,与职称部分显著正相关,与性别、学科类别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国内对隐性知识及其教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隐性知识及其教育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了隐性知识理论的研究及发展。隐性知识的特征和结构,并对隐性知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相关的隐性知识测量工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是影响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简称PD)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隐性知识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我们根据提出的PD隐性知识结构,以大学生为例,编制相应的隐性知识测量工具。然后,通过分层一随机一整体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生中抽取了609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正式测验。统计结果表明,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鉴别度、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大学生PD隐性知识水平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隐性知识,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而不是直白地写出来所有需要表达的信息,为什么很多文字特别耐读,甚至是百读不厌,而且从中还能获得阅读的快感、审美的愉悦、精神的交流和思想的升华,其原因就在于此。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认知、把握、领会隐性的语文知识呢?这就要根据文学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  相似文献   

9.
陈丽敏  唐建敏 《文教资料》2014,(13):192-194
显性知识是学习者有意识学习的并且能够表述的语言规则知识,隐性知识恰好相反,它是学习者在潜意识的情况下习得的知识,不能被表达出来。作者通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定义的比较,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隐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跟二语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即二语水平有紧密联系,显性知识与二语水平的关系总体上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隐性知识的培养或者显性知识的转化显得非常重要。不管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对二语学习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该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在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当将显性教学法、隐性教学法平衡到日常教学中,不仅如此,还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习者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一、隐性知识理论在当代知识理论中,知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也被称为明确知识、言语的知识、清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师范生说课问题成因:基于波兰尼缄默知识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只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活动形式,但从中反映出的问题却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带有普遍性。教育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是通过知识(显性或缄默的)丰富生存智慧,增强生存能力,提升精神品质的一个过程。因此,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能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情境中,通过知识的掌握形成丰富的意义世界,实现教育活动的人类发展目的。基于波兰尼知识理论,对师范生说课过程中出现的重知识复现、轻发展引导,重技术手段运用、轻知识价值提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主要探讨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对于隐性知识概念的解释及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相关领域研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各领域对隐性知识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默会知识理论是上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知识论。本文基于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框架,从默会知识的优先性、语言输入—输出的默会性以及默会知识的基本结构三个方面,揭示默会知识论对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翠泉 《高教论坛》2012,(1):37-39,88
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本科生的一项重要素质,重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小学本科教育普遍的价值诉求。基于学生的缄默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分析了学生缄默知识的获得机制,进而提出了缄默知识视域下小学教育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四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显隐平衡:学校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知识管理在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人们提高了对隐性知识价值的认识,强调关注教育教学存在着的隐性知识.然而,如何利用隐性知识,怎样处理它与显性知识的关系是一个复杂问题,是关系学校知识管理核心的问题.本文从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与内容出发,论述了基于SECI模型的学校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管理的重点以及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指出实现显、知识的平衡是学校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现行考试评价制度下,高考语文考核更多的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导致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把三年的语文教学压缩在一年内完成,剩下时间着重练习语文显性知识点,为高考做准备;作为知识的另一种类型"隐性知识"往往忽略。而语文隐性知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培养目标的影响却十分重大,高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组织学生阅读教育名著和参与教学实践等活动以培养师范生的情感交往能力与技巧,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让他们学会从平淡、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无限乐趣,既能享受职业活动的结果,更会享受活动的过程,最终成为一位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缄默知识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以来,人们受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纯粹客观的科学知识观支配,把教育活动中的知识狭隘的理解为显性的课程知识,没有意识到和自觉应用缄默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为了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引入当代知识理论,尤其是缄知识理论,来认识和规范教育的内涵,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形态的"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教育的特殊目的要求我们对师范生进行数学教育形态的教育。数学的教育形态应注重“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连接。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后职业阶段”发展动力不足、职业倦怠周期短、“感性成长”无法驱动“理性成长”的典型性问题。这既不利于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吸引优质生源,特别是较之本科院校的竞争优势的形成。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利用SECI模型对高职学生隐性知识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并将隐性知识管理能力作为当代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将有效促成高职学生优质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双轨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