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我国公办高校事业经费拨款模式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该模式在保障拨款效率和公平上的优势与不足,并初步设想了拔款模式的改革方向:对可供分配的经常性拨款的一部分实行绩效拨款,通过招投标确定项目拨款的拨款对象和拨款数额。  相似文献   

2.
资源配置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公平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基础和重要前提.高等教育政府拨款模式可以从拨款方式、拨款依据和拨款形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比较.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视角来看:我国原有的"综合定额 专项补助"模式导致了高校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地方高校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拨款种种不公平问题;而现有的"综合 项目预算"的模式也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使高等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阶段的努力最大化,在我国应当实施"层次定额 绩效发展"新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育资源公平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地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机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并采用因素法设计出由基本拨款公式加绩效拨款公式组成的新型拨款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仍是以财政拨款为主,高等教育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都是由财政拨款进行支撑。因此,财政拨款是整个高等教育良好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经历了近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如政府财政压力大、经费筹措渠道狭窄、不利于提高办学质量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成功经验,从拨款法律保障、拨款模式、教育经费筹集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德国高等教育经费及绩效导向拨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运作能力有赖于经费充足并有效利用。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略显不足。为了满足培养人才的长期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势在必行。此外,由于缺乏竞争,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有限经费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德国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各州政府拨款,占其全部收入的79%,这一拨款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在政府调控机制下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实施绩效导向拨款,增强院校竞争力,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地方高校原有的财政拨款模式,一般采用多目标财政拨款模式、基数加增长模式和调控性专项拨款模式等。这些拨款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采用多重目标合趣组合的拨款思路,坚持公平、透明、有效的拨款原则,推行多政策参数的拨款公式,是改革湖南省地方高校拨款模式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英、日、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们颇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英国的典型中介机构运作体制突出绩效导向;日本高等教育财政分配制度结构具有多元化特征;德国以州政府为主导的拨款模式凸显了政府的主导作用。英、日、德三国的成功经验对构建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促进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拨款机制与模式的改革方向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拨款机制与模式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宏观层面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拨款机制与模式的改革方向:构建“政府→中介→学校”三方协调运作机制,从单一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改为“公式加合同”复合模式,以及从单一的参数公式拨款到多指标公式拨款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德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呈州政府提供日常性经费、联邦政府提供辅助性专项经费的二元结构,并具有投入导向性、谈判协商性和科层主导性等鲜明特征。这种财政机制在确保拨款的基数、依据财源调整经费结构和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有不利于节源开流激励机制的充分利用、拨款的公开透明和高校的参与性等弊端。近年来已出现了实施整体预算制、进行产出导向的拨款、扩大高校参与规划和预算的权力等变革趋势,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近年来,政府拨款总量快速上涨,但其在高等学校总收入中的相对份额却不断下降。今后增加经费的重点是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研究型大学要努力增加科研收入、地方高校要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努力使捐赠成为大学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继续发挥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模式,加强对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绩效管理,积极推动省级财政按有关生均标准对地方高校进行拨款;在有效调整高等学校自身吸引社会投入的政策方面,高校要树立成本意识,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以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探讨经费收入与学术产出的关系,但经费无法直接转化为学术研究成果,对于这一过程的“黑箱”还未有明确认识。本研究尝试分析经费支出对大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优化经费配置路径。基于2007—2018年间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采用逐步法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费支出对学术产出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直接效应来看,经费支出规模对学术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中介效应而言,经费支出通过专任教师、硕博士生、固定资产和课题等路径实现学术产出水平的提升,其中正高级教师、硕博士生和课题项目发挥着更大的中介效应。基于此,政府可继续增加对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投入,并鼓励其多渠道筹措经费;政府还要减少经费使用限制,鼓励大学优化经费配置路径和方式,将更多经费用于教师、硕博士生等人员支出,并设置更多课题项目,从而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经费配置效率,为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水平提供实证数据、理论依据和政策参照。  相似文献   

12.
扩招十年来中国普通高校经费收入的变化及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以来,中国普通高校的筹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央高校生均总收入稳步上升,地方高校增长停滞,生均财政拨款趋于下降,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地方高校已由"政府投入为主"的模式在现实中演变成"政府和个人投入两为主"的模式.将这种特征置于地区财政能力、公共资源竞争、居民收入以及国际比较的背景下,既可以看到客观、合理的一面,又可以看到不合理的一面.在稳定学费水平的政策规定下,地方高校未来收入的增长空间将主要、也只能依赖财政投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欧洲大学的科学研究对欧洲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欧洲各国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加上国家公共资金的有限性,欧洲各大学在科研经费上也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近几年欧洲大学加强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变革,许多大学积极寻找其他的研究经费来源,通过与企业合作补充科研经费、积极承担国际研究项目等方式,使得欧洲大学研究经费的来源日益多样化。而在经费上向基础研究倾斜、鼓励跨学科和跨机构研究,重视科研经费管理专业化等措施,则大大提高了欧洲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及其资源配置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纯公共产品的理念导致教育由政府垄断供给,而财政不足必然出现教育供求资源配置失衡。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应走市场化改革模式,多渠道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培育并完善竞争性高等教育市场,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模式,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与国立大学——当前日本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大学从未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包括实施基于评估的财政拨款机制,并没有导致理想的结果,却损害了政府资助和大学自治的逻辑。高等教育系统日益复杂多样,这些变化是由政府促成的。大学必须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但自治本身并不是解决难题的关键。当前要研究的现实问题就要寻找出能驾驭这种复杂局面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安排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遵循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责任安排。这一安排在克服原有的体制弊端,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表现为:中央与地方高校获得的财力支持整体上差距较大、中央与地方高校生均财政支出水平差异明显、地方高校获得的科研经费较少。对此,本文根据公共财政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财政均等原则、受益范围原则,提出完善我国中央地方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安排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government has made great strides in redressing past imbalances in education through the National Norm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Funding (NNSSF) policy that focuses on equity in school funding. This NNSSF model compels the state to fund public schools according to a poverty quintile system, where poor schools are allocated much more funding for resources than affluent schools.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school management teams, school governing bodies and principals of six public schools located within the Gauteng West District were interviewed to determine their views of how the NNSSF policy had been implemented. One of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equity in public schools has not been fully achieved since funding provided by the state is insufficient to address the backlog i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state abandons the policy of fund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quintile rankings but instead, fund schools based on resource needs.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企业生命模型说明了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要素:核心技术、组织机制、企业化、人力资源及市场资源。依据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要素,中国在培养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税政策上还有许多不足及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发挥高校基层党建在资助育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正义、实现共产党执政价值诉求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深化与延伸,要求发挥基层党建的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把资助工作深入到对贫困生资助水平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拓展上来,交往理论为解决基层党建引领资助育人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范式和研究视角。结合目前高校党建与资助工作的实践以及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四扶三温暖"的个案研究,探讨建立基层党建引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和全面服务学生成人成才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