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建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390-395
乾嘉学术名家王鸣盛对《说文解字》的评价在清代《说文解字》研究中具有代表性,他的子学代表作《蛾术编》中既有对《说文解字》体例、取材的探讨,包括对文字构形和假借的论说,也有将某些规律的揭示融会在具体文字考证中的精辟论述。他尤其重视用发展的观点对文字演变作历史的考察,进而总结出具有富有理性色彩的规律性认识,值得我们重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庞祖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我国古代学者,向来重视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清代,特别是乾嘉时代,是我国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鼎盛时期;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王鸣盛,则是一位著名的文献学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诸多创见,在实践上撰成了《十七史商榷》这部史考名著,通考并遍评了十九史,对我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姚晚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1):115-120
王鸣盛是卓然有功于清代学术的考史名家。在广泛校勘史籍的基础上,王鸣盛对十九史所涉及的一系列史实疑点条分缕析,贯穿会通,综合研究,解决了很多典制上的千古疑难,并提出了不少独创性的、为后世广泛取用的史学见解。其考史取证严谨,方法科学,内容广泛,对清代考证学日臻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丰富的考史成果为后人研治古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施建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45-49
清代史家王鸣盛的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包含了他对司马迁到欧阳修等一系列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记》至《新五代史》十九部正史中有关历史撰述方面的精辟论述。既显示了其研究领域之宽广,又展现了一位史学名家对历史著述的关注与热忱。王鸣盛探讨历代史家思想之旨趣,以及对历史著述者主体意识的着力开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胡运宏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6):15-19
王呜盛对魏晋南北朝正史地理,除做文本校勘外,重点以建康为中心考证六朝都城,以寿春(寿阳)为中心考证南北争夺的两淮地区,以六朝立国为视角考证长江上中下游的军事地位,以及考证南北朝后期的军事地理形势。考证对象大都是精心选取、关系到当时政治军事全局的重点和关节之处。此外他还用动态的眼光考察地理,这均体现出王鸣盛考史背后具有卓越的史识。 相似文献
6.
刘玲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4):72-76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对“求实观”的孜孜以求深刻体现在其序文、考证和史评三方面。序文声明了其“求实”宗旨;考证目的在于究“史文”之实;史评则应以史书能否“著其实”为裁量标尺。 相似文献
7.
刘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有着与当时考据主流学术风尚不同的地方,最为突出的就是其中议论内容很多,且"批判"特质和"经世"意识显明,在往朝史家中,刘知几的<史通>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其影响巨大,这在<十七史商榷>中有迹可寻.王鸣盛对刘知几"商榷"词义的借重和司马光"雅善裁鉴"学术品质的赏识,也折射出王鸣盛的"求实""品评"和"经世"的治史旨趣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王鸣盛的经史之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王呜盛的学术,以经学为基础,以史学为归宿;言必有据而严守家法。经学方面,由于出奴入主之思想,影响创造性的发挥,故功力虽深,其成果则有限。史学方面,免受家法所束缚,其实学优点得以尽量发挥,在校订字句、评定人物、考证地理、辨明制度等项上都取得一些成就,终以史学名家。 相似文献
9.
刘开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53-57
重视史书叙事,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的优良传统。清代乾嘉考史学派的中坚人物王鸣盛,在其史学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衡评历代史书的叙事得失,阐述了他对史书叙事感染力的思考,品评了史书文字的繁简和叙事内容的详略之间的关系,还探讨了史书叙事中的用例、明晰和醒目的问题。这些评论,既呈现出王鸣盛个人关于历史叙事的见解和理论,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一次有意义的批判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高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3)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以汉学治经方法治史,成就斐然。其中《十七史商榷》堪称传世精品。其务实精神从■史籍、考制度、辨学术、论人物、订史实、正脱衍等六个主要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商榷序》中,王氏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史学思想与方法,极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谈迁《国榷》在记述史事的过程中,继承了司马迁重视考信的优良传统,对其编书的主要依据《明实录》采取不迷信、不轻信的态度,对各种野史的记载,更是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考证、鉴定的工作,对暂时无法断定其是非的史料,采用了兼蓄并存的方法。尤其是他在客观记载史实的过程中,采用了插附按语、亦评亦辩的特殊方式,对所载史事既有考证,也有评论,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王尽美共接受11年学校教育,先读了4年私塾,又插班读完初等小学,接着又读了2年高等小学,接受了3年师范教育,并没有取得山东第一师范学校的中师毕业文凭,所以,王尽美是高小毕业;1923年前后,王尽美离开山东与尹宽、陈独秀没有任何关系;王尽美病故前对同事是有交待的,对此还需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3.
王汝涛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25(5):9-14
《晋书·王羲之传》及其他文献资料中,对王羲之一家及其亲属的记载,多有空白处,且多有互相矛盾处。依据业经验证、比较可靠的资料,对父亲王旷谜一般的遭际、母亲及老师并不姓卫、父亲王旷排行为大而非行二、王敦和王导是叔父而非伯父、王羲之和王献之结婚的时间、女儿的名字等七个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订正。 相似文献
14.
熊飞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7-12,101
通过对张九龄研究领域相关史料的甄辨,对张九龄生平籍贯、科考及主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或未曾引起注意,或没有细致比勘,从史料角度重新提出,加以讨论,对张九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殷光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
南宋文学家姜夔擅长诗词,诗风清妙秀远,时有名句佳作。许多诗描写了与友人出游时的闲情雅致,也透露出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其七言古诗《生云轩》中提到的“王郎”是谁,至今尚无定论,为此需作出考证。 相似文献
16.
17.
王闿运三部经学新著之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虎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3):101-103
《三家诗异文表》、《〈小戎篇〉车制器饰考》稿本、《湘绮先生校补许氏〈说文〉古籀释》底本三部经学著述是笔者在湖南图书馆查阅王闿运有关资料时发现的。王氏年谱与日记皆未作交代,亦不见其他资料记载。此三部经学著作确为王闿运所作,并与王氏其他已刊的经学著述有明显不同,反映了他今古不分、汉宋兼采的治经风格。 相似文献
18.
胡适虽是实验主义的信徒.但他的思想与我国古代学术理论有很大关系。他正是利用传统学术背景对杜威哲学的积极改造,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实验主义并用其来改造我国旧文化,创造新文化。在史学领域,他积极提倡实验主义的治史方法并大胆实践,为我国史学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对有胡适特色的实验主义内涵及其在史学上的运用和影响的研究.有利... 相似文献
19.
冯广宏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1):1-4
颛顼是中华古史中仅次于黄帝的人物。约生于4300年前的若水地域,位于川西,地近青衣江、安宁河。他走出蜀门,征服九黎,建立许多新邦国,以科学理念改革人事、历法、治水原则等,使社会制度向父系转化。他是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