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9期刊载了侯玉双老师的《祥林嫂的三“笑”》一文,对《祝福》中祥林嫂三处“笑”的描写,作了一定的剖析。关于祥林嫂的第二次“笑”,即柳妈问她为何依从了贺老六时,祥林嫂竟“笑”了,“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共有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人们更多的是观其"眼神",察其"脸色"。其实,服饰描写也是肖像描写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祥林嫂的服饰描写,不应该视为"眼神"、"脸色"的陪衬。仔细品味,尤其是祥林嫂的那根"白头绳",更是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暗示身份,突显封建礼法的顽固与虚伪祥林嫂初到鲁镇,"头上扎着  相似文献   

3.
有位语文教师上《祝福》,上得不同一般。三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要求:按两次到鲁家、一次在镇上、分为三个时期,把祥林嫂的一生概述出来。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把作者对祥林嫂三个时期的肖象描写摘出来,特别要注意眼睛的描写。接着,和学生一道分析:这些肖象描写表现了祥林嫂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练习:要求学生把师生研讨的内容,整理成一篇短文。第三课时,评讲学生的短文:错的,指出错在哪里;偏  相似文献   

4.
彭英 《教学随笔》2013,(20):121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把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重点,通过对祥林嫂悲剧人生中几个重要转折时期眼神变化的描写,用了类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出了祥林嫂温顺的性格特征和善良的本性,生活的不幸对祥林嫂精神的打击,以及祥林嫂对不幸命运的挣扎,形象地揭示了祥林嫂在"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等传统桎梏的束缚下,逐渐被逼到绝境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祝福》中三次描写到了祥林嫂的外貌形态,这三次外貌描写暗含了事情发展的三个时间节点,同时也代表了祥林嫂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本文就将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入手进行人物形象再解读,从人生状态、劳动能力和精神状况等方面分析其貌相背后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6.
《祝福》中对祥林嫂肖像的描写入木三分,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到特别震撼的是关于祥林嫂木刻似的脸、竹篮中空的破碗、下端开了裂的竹竿描写。  相似文献   

7.
侧面描写就是间接描写 ,对象不出场 ,通过其他人或物的言行状态来表现对象的特点。侧面描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案例分析(一 )祥林嫂能干肯干到什么程度。第一次到鲁镇时 ,祥林嫂很能干 ,也很肯干 ,四婶很快就收下了她。她能干肯干到什么程度呢 ?文中除了正面的描写外 ,还有三处精彩的侧面描写 :1.“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 ,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这句话的重音在“着”字 ,那意思就是鲁四老爷家雇对了人了 ,实在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雇了祥林嫂 ,真是鲁家意外的收获。通过这句话 ,我们可以发现 ,祥林嫂的能干和肯干确实…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外貌的三次描写可谓精彩至极,形神兼备。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结局再写开端和高潮。为清晰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变化,我们按时间的顺序来进行分析。三次肖像描写分别为:第一次,祥林嫂死了丈夫后,初到鲁家时(33段);第二次,祥林嫂被婆婆家抢去卖给了贺家奥的贺老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祝福》中六次写祥林嫂的哭,两次写祥林嫂的笑。哭态有异悲却同,笑不见喜尽见悲。哭态与笑态描写,成为强化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独特色彩,凸现小说主题的形象一笔。先说写哭第一次是间接描写:“看见的人报告”鲁四老爷,祥林嫂被婆家来的人拉上船时,“还哭喊了几声”。“哭喊”是哭中有喊,边哭边喊,面对来人突然袭击的“抱”、恶狠狠的“拖”,祥林嫂希望从“哭喊”引人救援,但这声  相似文献   

10.
眼睛最能表现人物丰富的情感,传达人物最内在的心灵秘密。文学作品中的眼睛描写是肖像描写的中心和灵魂。在《祝福》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主人公祥林嫂眼睛的描绘,表现了祥林嫂这个勤劳、善良农村妇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迫害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文章通过眼睛从四个方面表达了祥林嫂的善良、他人的冷漠、礼教的摧残和她对生命的渴求,下面我从这四个方向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祝福>是鲁迅先生农村题材小说中一部倾力描写中国农村妇女悲剧命运的优秀短篇小说.通过对祥林嫂在封建时代被夫权、父权、族权、神权"四权"交替压迫,直至被摧残致死的悲惨命运的描写,在无情揭露和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同时也痛心疾首地暴露了祥林嫂的不觉悟.可以说,在那个万恶的封建年代,作者塑造的祥林嫂这个形象无疑是千万个农村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与民俗有必然联系,《祝福》中民俗描写相当深刻。  相似文献   

13.
郭永珍 《现代语文》2009,(10):57-5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构思和环境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的形象。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我们可以从文中几次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入手。  相似文献   

14.
姚纳是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将这两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鲁迅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更为详尽,对旧时代的批判更为深刻,更为尖锐。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祝福”的描写作为一种习俗,过大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祝福”。“祝福”的仪式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内举行,用“牲醴和香烟”祭祀“天神”和“祖宗”,以祈求来年的幸福。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人生的典型环境,而且也留下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烙印。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这些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人们的风俗习惯依旧,思想意识依旧,也即封建迷信思想…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一生备受凌辱、饱尝煎熬,最后悲惨地死去。那么这样一个人物,怎么能与“笑”联系起来呢?在小说中,有关祥林嫂的“笑”的描写有三处,作者这样安排不是偶然的,它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无不体现出人生价值的毁灭。“克夫克子”的祥林嫂就具体体现了鲁迅作品的悲剧性艺术特色。本文以鲁迅先生悲剧的创作体现了悲剧观念为立论根据,通过鲁迅所描写的祥林嫂所具有的“可贵之处”及其毁灭的具体分析,得出了祥林嫂的悲剧,印证了鲁迅所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祝福》一文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她眼睛的一系列变化,揭示了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祝福》第二课时。考虑到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大致把握了《祝福》的基本内容,这节课我想作点尝试,改变一下多年来的老教法。于是,我这样开始了开场白:"同学们,课文的情节、结构大家已经搞清楚了。昨天我们又重点赏析了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通过这三处肖像描写,我们既了解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体味了鲁迅先生文笔的精妙与构思的精巧。今天我们就做一件事,替祥林嫂找找活路,好么?""好!"学生纷纷响应。"大家先认真看看书,准备一下,5分钟后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对《祝福》的“画眼睛”的人物刻画特色十分注意,其实,《祝福》中的关于祥林嫂的几次对话描写也是颇见艺术匠心的。鲁迅在小说的开头即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写道,“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然而随着主人公的悲剧故事不断发展,“再到鲁镇”时,作者重点组织了三次重要的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