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介的“重头戏”,受众也十分广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必须突出人本思想,通过体现人的经济活动、人与经济现象的紧密联系,以及人在经济生活中的情感与精神状态等,更多地反映经济生活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的本质,揭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文化前所未有地展露,并发挥着它的力量.副刊报人应该认识到这种力量,并把它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展露纳入我们的视野去报道和推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看待文化的力量,副刊就不再是单纯地迎合社会热点和宣传热点,报道的视野会更广,目标也更远.本文从文化视角、精神寻根、文学坚守、策划深耕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副刊对文化力量的关注与探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如何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文化促经济,无疑也是我们新闻出版工作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我们的新闻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经济报道和商业广告,以及可以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信息,加之经济报刊、经济电台等专业经济媒体的出现,更使得经济信息的传播在时效性和广延性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科技出版作为积累科技文化、传播科技知识、促进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媒体,更是直接为物质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常常能多方面的体现文化传统,与文化密切相关.因而,经济报道在某种程度上看,要考虑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或者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文化内涵决定了经济报道的丰富性,文化因素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人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人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世纪,知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更加显著,而新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运用也亟需人们了解。因此,我们在经济新闻的报道中应更多地注入科技成份。 一、加大经济新闻报道的科技含量是满足新闻受众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报道已成为反映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巨大变化的“窗口”。然而,受传统报道模式的影响,在以往的经济报道中,宣传经济领域内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方面的内容较多,而对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运用则宣传、重视不够。记者不善于用科技的眼光看待经济活动,分析经济现象,反映经济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比如,从去年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电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当今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一)把握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心态,把经济报道写出“人情味”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因此,把握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心态并把它客观地反映出来,无疑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一个切入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经济报道往往“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心”的误区,实现经济报道由“物化”向“人化”的转变。 (二)把握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把经济报道写出深度来。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最革命的要素,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而这里面劳动者又是生产力的首要的能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通常是关注生产者与消费者、企业、政府的经济活动,反映他们作为经济人的工作方法和成效。少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索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忽视文化因素对经济人的制约,也极少关注文化因素对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毫无疑问应当立足经济领域,为社会提供各方面有价值的经济新闻。但是,假若把对经济新闻采集和报道的视野,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里,那显然还是很不够的。长期以来,人们报道经济新闻习惯于从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圈子里找题目、做文章,忽略了从文化领域中去发掘经济新闻,似乎文化领域成了经济报道的“不毛之地”。其实,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反过来又作用和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无数事实证明,文化能够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发掘文化领域中的经济新闻,就是要报道文化对经济或宏观的、或微观的、或长期的、或近期的、或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引导和启发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以经济观点看待和处理来自文化领域中的各种信息,避免和减少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研究和发掘文化领域中的经济新闻,其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追求文化报道的深度,是摆在文化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文化报道中引入经济观念,用以深化文化报道,这一问题来自对目前文化报道的综合和实际工作的体会。引入经济观念,不是要把文化报道演变为经济报道,因为文化与经济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报道中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引入经济观念,无非是借助于经济发展透视社会文化,或从社会文化预见经济发展,反映文化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科学思想体系。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时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  相似文献   

12.
对文化活动的报道,可以说在广播电视报中占了很大比例。如何报道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体现了一张报纸的文化品位。以前提起举办文化活动,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文化部门,如文化局、群众艺术馆、少年宫、歌舞团等等,新闻单位负责文化战线报道的记者,经常接触的也是这样的单位,而在报道这些活动时,记者只要按着一般文化活动的规律来进行就可以了,这也是多年文化活动报道形成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自我意识的觉醒,这几年来,企业越来越广泛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做广告来扩大企业知…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报道中引入经济观念,用以深化文化报道,借助于经济发展透视社会文化,或从社会文化预见经济发展,反映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使文化报道有厚度、有根基、有辐射力。经济观念的引人为文化报道提供了一个新透视角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经济报道逐渐形成了固定的陈旧模式 ,究其原因 ,关键是新闻工作者受到了常规思路的束缚 ,未能突破思维定势和随之形成的形式定式。思路开阔了 ,思维方式转变了 ,视野变宽了 ,经济报道自然就会有春风拂面的感觉。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观察和思考 ,提出几种经济报道新思路。跳出经济写经济第一、用政治的眼光看待经济活动 ,透视经济现象。所谓用政治眼光看待经济现象 ,就是从经济活动、经济现象中挖掘其政治内涵和影响 ,从其政治意义的角度立意、选材、入笔。这种写法根据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 ,可以写成提倡式的报道 ,也可以写成批评…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报道正在成为热点,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也是受众视野、活动半径不断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面对这一重大趋势和变化,传媒以怎样的思路指导采编方法的探索?以怎样的观念整合资源,应时市场竞争?怎样看待区域经济报道出现的新现象?我们推出“区域经济报道新发展”专题,集纳了学者、主编和一线记者的思索与体会,也欢迎读者继续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是关于最新经济活动的事实报道,或者是以最新经济活动事实为主要内容的报道。经济新闻报道的领域很宽泛。除了工业、农业、财贸、运输、科技、文化外,还包括教育收费、人才劳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医疗改革、金融保险、房产信贷等。总之,凡是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行相关的一切新情况、新问题,都是它报道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有一则关于出版理论研讨会的报道,介绍一种意见,认为“随着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文化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度发达的文化与经济之间不再仅仅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文化生产力已经越来越融入到社会生产力之中,成为社会生产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总体上归第三产业,而出版,新含义下的出版尤其如此。出版业已发展为声、光、  相似文献   

18.
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关注经济报道,采写经济报道,始终要看到"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要看到"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影响。原因很简单,经济报道中有"人",有人物,就有故事,经济报道才能更鲜活,更具个性张力,更有感染力。抓住人物,阅读才能享受"故事"经济报道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单一,采写者容易一脚踩进数据里拔不出来,变成就经济而经济或一堆数据。写的人"痛苦",看的人眼花、乏味。经济活动离不开人,只有抓住了人,抓住了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改进科技报道的关键,是在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使报道具有可读性,使科学技术更贴近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推进全社会形成重视学习科学、学习技术知识的风气。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为,人手改进科技报道,有必要明确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一、社会需求。使科学技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推动科技进步,是90年代新闻战线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性任务。从宏观方面来说,全社会对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为促进科技发展加油鼓劲的呼声很高;从具体方面来说,科技报道则面临着如何顺应这种潮流,满足不同社会层次需求的问题。比如,在科技报道的总体方针上,要大力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抨击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东西;向社会深入宣传把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发展战略首位的重要意义,澄清那些忽视科技作用的模糊观念;加强对“软科学”领域的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建设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报道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历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因此,在当前搞好经济报道就显得十分重要。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人的努力,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无法落实,任何规划和计划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反映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着力于写好人。只有写好人,我们的经济报道才能起到动员群众、宣传群众,使群众团结一心地从事经济建设的作用,从而使经济报道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充满吸引力和感召力。一在我们当前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