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广义上说,生产关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方面。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要分析这四个方面的情况,揭示其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论证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在四卷《资本论》中,每卷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每卷特定的研究对象,是全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一个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以《资本论》研究对象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源泉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是扭曲的。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推动生产力合理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内涵是公平劳动。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占有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公平劳动的生产关系作用下,促进生产力中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及使用,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认为事物本质自身的矛盾引起事物的发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抓住了资本本质自身的矛盾来剖析资本主义的历史.从《资本论》的逻辑视域来看,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金融资本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资本动员,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社会化的基础上,金融资本又通过定价权、证...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界,许多学者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不可能跨越,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不仅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包括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完成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经典社会主义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认识到这种不同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生产关系是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性社会关系。简单地说,生产关系就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按照传统的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要么应该发生生产关系进而上层建筑的变革,要么其生产关系也是先进的高度发展的。因此,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的高度,从生产关系的系统性来揭示生产力推进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不仅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巨著,也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所创立的中介哲学范畴理论,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资本论》中的抽象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方法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对中介在《资本论》方法论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实际上中介作为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中更深层次的范畴,因此我认为,在《资本论》方法论中,应该有中介学说的一席地位,必须重视中介在《资本论》方法论中的研究。中介在《资本论》中的科学涵义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是使用“中介”这一术语的第一人。黑格尔认为,中介是同直接性相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篇,商品范畴是其宏伟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但是,作为这一逻辑起点的商品,是什么性质的商品呢,理论界对此争论颇多。现在较多的同志认为它是撇开了资本和剩余价值关系的资本主义商品,也有一些同志认为它是前资本主义简单商品。前者侧重以《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论》逻辑体系是对贫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反映为根据;后者则侧重以简单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前提,《资本论》的逻辑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为基础。这些当然都有它的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可以把两方面的依据综合起来,就是说:在肯定《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又承认简单商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起点;在肯定《资本论》的逻辑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反映的同时,又承认所反映的是运动中的经济结构。如果这样看是对的,则我认为可以辩证地来认识开篇中分析的商品的性质,即:它是简单商品,但不是独立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之外的简单商品,而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前提的简单商品,它包含着资本主义胚芽,是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细胞,它构成资本主义发生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后来又表现为资产阶级社会表面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经济规律。然而,有学者认为,生产力自己不会发展,没有自己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就认为,一切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一切剥削制度从价值标准判断都是公平合理的。笔者认为,"生产力标准"不同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资本主义剥削和剥削制度合理性的观点是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由生产力标准决定"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刘建华 《中学文科》2000,(12):39-40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贪婪地榨取剩余劳动;另一方面,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比以前的农奴制等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本文研究了《(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从商品生产、经济关系、生产方式变革、生产经营形式和竞争机制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它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彼此互相促进,互相依赖,不可分割。我们只有掌握它们相互关系的辩证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在这一对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但是,生产关系不是消极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还反过来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当它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革命就到来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为了深入地揭示各种经济过程和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经济分析方法。其定性分析方法,就是揭示和确定各种经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我们知道,事物的质,是由事物矛盾的性质及其运动决定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资本论》中的定性分析方法,也就是贯穿于全书的矛盾分析方法。这里,只是从几个方面,对基于矛盾分析方法之上的几种定性分析方法,概括地作些探讨。一、区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方法《资本论》是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中心内容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各种关系中区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将生产关系单独抽取出来,加以分析研究。《资本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在以人的需求为特征的身体哲学思潮影响下,莱博维奇指出《资本论》具有缺失雇佣劳动的片面性。由于对资本循环和劳动者(资本作用的对象)认识的不全面,导致对资本认识的欠缺;由于把必要需要看作固定不变的因素,导致对资本整体性考察的缺陷;此外,对马克思的片面认识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由此他认为,人类需要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工人的需要优先于生产力,应当用工人需要首要性理论取代生产力首要性理论,把工人需要满足的状况视为判定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一致性的标准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动态发展状况的依据,把阶级斗争视为实现工人首要性地位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他对《资本论》的片面性解读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本意,其超越《资本论》的逻辑存在瑕疵。  相似文献   

15.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第一章)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并且发生作用的规律。 (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当它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曾经说过,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是需要巨人和产生巨人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需要政治上产生伟大的人物,而且更需要产生科学巨匠,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历史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比起资本主义革命初期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要大多得,深刻得多。如果说欧州文艺复兴时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在《资本论》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论和方法论得到了充分结合。《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研究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理论。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止境 ,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也就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 ,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根本上解放了被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建国以后 ,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第三篇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是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作为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是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资本本身的再生产。那里是把资本主义再生产当作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的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为什么和怎样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四川省涪陵地委副书记莫世行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要从学习《资本论》开始。”(见光明日报1993年7月16日第五版)我认为他这句话,是有深刻体会的经验之谈。要真正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认真学习《资本论》。 《资本论》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础理论 大家知道,《资本论》中并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个词,马克思使用的是货币经济,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都包括在《资本论》中。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有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又必须通过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没有商品就不可能有市场。所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都必须以商品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资本论》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资本论》中既研究了简单商品的一般原理,也研究了资本主义商品的特殊性质,如果不懂得有关商品的理论,就不可能弄懂商品经济的有关原理,更不可能弄懂市场经济的有关原理,也就是,既不可能弄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一样,是个中性概念,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资本论》中对商品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