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助合作是农业合作化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重塑革命根据地经济、开展群众运动的重要举措。在借鉴苏联农业合作化经验、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张闻天主张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创办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以缓解革命根据地经济困难局面;妥善处理合作社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经由供销合作、生产合作进而到农业集体化的发展路径,描绘出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蓝图。探究张闻天互助合作思想,不仅能增加对张闻天的了解,拓宽张闻天研究领域,而且对提高当下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贯坚持的一项方针、政策.大革命期间,中共在组织领导农民运动过程中,已经提出农村合作化的构想,只是当时条件未备,尚未付诸实施.土地革命兴起之后,随着中共力量的壮大,各种合作社开始在根据地设立,由此掀起了红色区域内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合作社的开办对于促使农村建设、改良农民生活、改善乡村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加强农村的秩序化和生产的社会化方面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3.
列宁农业合作社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可贵之处在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农业合作的思路,将农业合作的共耕制思路转变为合作制思路,从而使列宁农业合作社思想内容不断完善,并表现为演进的流变性特点,即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对农业合作社的认识有重大变化。可以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有关农业合作社的论述体现了其思想的原意。列宁农业合作社思想对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这主要在于: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重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加强合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国前后刘少奇同志提出了很多关于农业合作经济发展的颇有价值的思想,主要有:科学地划分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层次,提出了发展农村工业合作社的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暂不触动农民的个体所有制,待农民富裕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向更高级的合作社过渡;大力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这一“伟大的系统”,在流通领域架起一座联系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桥梁,以逐渐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采取“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发动群众开展农业合作运动.与合作运动密切相关的革命运动主要有扩红运动、查田运动、粮食收集运动和检举运动.合作运动和这些革命运动的相互促进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合作运动促进扩红运动和粮食征集运动的顺利开展,为革命战争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第二,以查田运动和检举运动保证合作运动的纯洁性,激发农民的合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中共“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在中央苏区领导农民开展合作,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群众力量加入合作社,既有利于苏区的经济建设也有利于苏区的政权建设和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6.
合作社文化影响合作社经济行为,是合作社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农业与文化的关系,阐述了合作社文化的内涵,并认为合作思想是一种文化现象。目前,文化缺失制约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从传统文化、政府行为、合作社自身行为和社员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合作社文化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将"中庸思想"融入到合作社文化之中、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合作社要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途径构建合作社文化。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能力或合作意识的强弱决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学界对此已有共识。但是,二者的匹配度会如何影响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学界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社会学的文化堕距理论建立了二者匹配度的理论框架,合作能力与客观事物联系更密切,变化速度较快;合作意识受传统文化和观念影响更大,变化速度较慢。二者变化的不同步,会由匹配变成不匹配,常常使得合作社成员无法适应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能解决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不匹配的问题,合作社即使取得初步成功,也会由成功走向失败。在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先解决合作能力问题,让合作社生存下去;再解决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匹配问题,让合作发展下去;在合作社发展起来以后,最后解决合作理念的冲突问题,使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匹配度的理论框架对中国人合伙办企业的现象也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税费改革以及市场体制的建立,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带来诸如公共物品不能有效提供、市场风险加大等不利影响,为此需要重构农业合作社。文章从哲学价值观、产权建构、创新合作原则等三个层面对市场条件下的农业合作社展开了论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巍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2):77-81,94
华洋义赈会于1920年代在河北省发起了农村合作运动,试图通过合作社的建立和运行为基层农民提供资金。作为民间组织,华洋义赈会成为当时合作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合作运动的推行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受制于当时农村社会现实的羁绊,华洋义赈会的实践并没有真正解决底层农民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推进新农村和新牧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鼓励农民和牧民成立新型合作组织,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日渐完善,推动了我国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在呼伦贝尔草原也涌现出许多农民和牧民专业合作社,其中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白音乌拉嘎查的山登花奶牛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组建和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培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扰。系统梳理其发展历程,能够深化对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合作解决社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的重要目标。中央苏区在发展合作运动的过程中,建立了消费、粮食、生产、信用、利用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在诸多类型的合作社中,苏区政府优先选择了消费合作社,并作为合作运动的主体。尽管消费合作社是苏区民众最需要的,在发展消费合作社时,民众起初并不积极;随着苏区政府强力推进和消费合作社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民众的态度逐渐变得积极,形成了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发展的高潮。中央苏区的合作运动不是民众的自发运动,而是苏区政府主导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合作社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合作社教育是合作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此,文章结合合作社教育的内涵,根据国内外国的开展合作社教育现实情况,提出了构建中国式合作社教育体系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湖州市93份有效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交易成本是影响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因素。其中信息成本中是否了解农产品市场销售行情、谈判成本中对中间商报价公平看法、执行成本中到最近销售市场距离和产品运输困难程度对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起到显著影响。农户个体特征指标中的是否有家人从事非农产业和对专业合作社是否了解也会影响其是否加入合作社。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东惠东县四季鲜荔枝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对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建立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是合作社成功的关键;完善民主管理体制是合作社成功的保障;公司成为合作社的成员是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力量;拓宽农民合作的领域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优秀带头人是农民专业合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是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是合作社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社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故在合作界引起一场关于合作社发展速度问题的讨论。当时有一种强烈的呼声:“合作社发展过速“,这一呼声对国民政府的行为基本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抗战时期合作社的迅猛发展及其最终的结局则印证了“其进锐者,其退速“这一预言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乡村合作运动是南京政府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为整合乡村而强制推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其起始于江浙两省,然在自上而下进行中,因其与基层的政治体制变革紧密相连,过多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推行,导致合作社为乡村政权“内卷化”现象所侵蚀,“变异”为地主富农豪绅的牟利工具。大异于政府的“拯救乡村”,“救济农民”之旨趣。此事例揭示:乡村自治和自组织能力的养成只应依靠农民和村落社会自身,而非政府单独的“行政杠杆”强制力量所能奏效。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李大钊与丁惟汾作为国共两党在北方的主要领导人.共同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合作;大力发展国共两党在北方的组织,扩大了两党的力量和影响;反对右派的分裂活动,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局;领导北方人民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革命高潮的发展。但是,由于所代表的阶级、思想上的差异,两人在合作中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并直接影响了北方国共合作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二三十年代出现的农村合作运动,被认为是“救治农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从合作社借贷资金的来源与构成状况上,我们可以看到合作社的社内资金极其微小,转而不得不依赖于社外资金,而社外资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支撑又极不稳定,从而无法保障农村合作乃至农村经济的复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实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经历了从介绍国外合作社理论与实践,到思考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再到目前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问题的历程,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的方法和视角日益丰富。这些理论成果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指导意义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过渡时期“一化三改”中的重要举措之一,程子华作为这场运动的具体领导者,对手工业合作社的组织发展和改造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