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探索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面,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六环节操作模式--角色认同、角色目标、角色体验、角色调整、人格初步、角色转换,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操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坦然直面社会挑战,勇于担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为培养21世纪具有外语终身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教师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在新教学模式中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试图批判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提出全新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在新教学模式下对大学外语教师的角色重新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们对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师范生这一"准教师"的社会角色缺乏正确认知的现状,本文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了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期待,并指出体育师资的培训应重视学生的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应从社会角色的培养入手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4.
角色原理与学生干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个体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和训练相应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学生干部是班级里的特殊个体,他们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学校生活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5.
我校角色教育己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角色教育就是让学生扮演(或实践)某种社会角色,模拟(或真实)履行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让学生在扮演这些社会角色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交往、如何生存、如何创造。角色教育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育人活动,是一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德育模式。角色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角色,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扮演他人角色,并在角色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明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处世道理与处理方法;动员和组织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角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把对学生荣辱观的培养也融入其中,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德育新路。  相似文献   

6.
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的中学里有一类内地中学所没有的工作人员——学校社会工作者。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及联结家庭、学校和社区。他们在香港的基础教育中,担当着特殊的角色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深受学校的重视及学生与家长的欢迎。本文从起源与发展、工作目标与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对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并探讨其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商业实战与管理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以商业实战为主体的管理类高职学生职业心理训练模式,并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对该模式的过程、效果加以探讨,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心理训练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5·12震后社区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是灾后社会重建的重要内容.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在嵌入当地体制的基础上,参鉴社会工作的要素架构和过程模式,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开展了较长期的专业服务,协助当地居民较快地从负面消极状态恢复到生活常态.作者认为,灾后社会服务应该更好地领悟"社会工作场境"的内涵,在恪守专业伦理的基础上优化过程技术,并注重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体现液体角色,在进行实务之余积极进行专业研究,为后续服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角色转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泽森 《职教论坛》2003,(20):21-22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中学生转变成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其地位、作用、身份差别是很大的,角色转变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学生只有在心理上、能力上、职业素养上全面达到了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要求,才能认为学生个体实现了角色转变,学校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只有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产生。笔者认为,认真研究伴随人才培养过程的学生角色转变规律、障碍及相应对策,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一、高职学生角色转变的规律分析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一般有四个阶段: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师培养模式与高师教育的互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吏为师”到封闭式师范教育,再到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更替不仅反映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变化,更隐含了高师教育功能与价值取向的变迁。在建制后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培养模式与高师教育之间的互动从没停止过。在新的教师社会角色正在取代传统教师社会角色的背景下,高师教育势必要满足新教师培养模式的需求,需要以市场的思维代替计划的思维,重新定位自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艺术院校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遵循培养目标的递进性、培养方式的主体性、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原则。通过"两课"教育、社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教师表率作用等途径提升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充分利用地方性大学的社会资源优势,构建符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定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社区法律诊所等为平台,强化实践教学成效,探索法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在此背景下,通过顶岗实习、专业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和完善自我,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重要作用。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框架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将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发生根本变化,并将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务社会工作正在世界上蓬勃发展。中国的专业社会工作一直致力于利用体制内的现有架构,加以改造,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化。由此出发,本文在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在河北省医务机构、医务服务中可行性基础f:,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发展成果,分析河北省医务社工人才需求结构,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带动农村体育的主要力量,也是促进村民身心健康、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查,陕西省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人数远达不到每2000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在培训时发现由于部分学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爱好及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明确,组织者时间安排紧,项目安排缺乏合理性,造成了部分学员完不成学业。鉴于此,对下发培训通知项目及内容的设置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培训工作应提出要求,考试方案要科学制定,严格控制等级证的发放。  相似文献   

16.
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理念的“强理论、重实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在突出“社工人”理念的前提下构建起来的。在强调专业知识及理论功底深厚、扎实的基础上,侧重实务与训练的专业人才培养。该模式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面向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农民实行高职百万扩招是缓解就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的战略举措,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当前高职扩招的生源类型多样、学历基础差异大、年龄跨度大,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满足扩招生学习和心理适应需求以及调整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扩招生特点,兼顾系统性与灵活性开发新型教材;依据扩招生的差异性,构建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沟通机制;同时,引入“学分银行”制度,以实现扩招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对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培养的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依据“健康中国”建设所需人才类型,采用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细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并对原有人才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进行丰富与补充,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及对本科生的个性化辅导等方式,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所需专门人才,从而助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形式,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方法和途径,让全体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益,力求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Peer acceptance during early childhood is related to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adjustment in school, and eve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ulthood. Children who experience low peer acceptance exhibit socially inappropriate behavior pattern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irrelevant pattern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refore, as a way of helping children with low peer acceptance, a cognitive-social learning model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has been used because the model focuses on cognitive changes as well as behavioral changes. Three parts of the social skills training—enhancing skill concepts, promoting skill performance, and fostering skill maintenance/generalization—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a trainer should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model as well as behavioral patterns of children with low peer acceptance to provide theory-based and individualized feedback to each particip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