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榜样”来作为自己孩子的“参照”,会对孩子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可是,生活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许多父母喜欢以“榜样”来“教育”子女,结果不少孩子对父母选定的“榜样”不仅不接受,反而产生了反感甚至敌对情绪,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所谓“反比”.即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以他们心中的佼佼者为例与之比较.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目的。应该说.适量的运用反比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用得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事实上“过量”是普通存在的,所以应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3.
所谓“反比”,即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以他们中的佼佼者为例与之比较,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目的。应该说,适量地运用“反比”不是不行的。但如果用得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因为事实上“过量”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应引起警觉。有些家长在传媒上看到同龄孩子的优秀事迹,特别是介绍他们丰富的知识和杰出的才华时,往往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他是你的同龄人,可他已经这么优秀了,而你呢,我看你连他的一半都没有。”或者这样说:“你瞧,人家的条件那么差,可学习这样好,你呢,正好相反,条件不知道要比他好多少,可学习却一团糟,不知道你都干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所谓“反比”,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中的佼佼者为例做对比教育学生,达到激发学生上进的目的。应当说,是正确的运用“反比”,但如果运用的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事实上,教学中教师过量地运用“反比”是较普遍的,达到的效果应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5.
观点     
《中学生电脑》2011,(4):5-5
缺父爱男孩容易“娘娘腔” 妈妈对孩子往往更有耐心和责任感.但父亲的言传身教,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小孩子如果缺乏父爱,会对其心理产生严重的不利因素。尤其现在幼儿老师多数为女性,如果父亲再很少和孩子相处、沟通,就会让孩子在性别角色转化的关键期失去榜样,造成一些男孩子性格女性化。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比如,认为只要向孩子灌输既定的道德箴言,让他们记住了照着去做,就可以形成好品德,我们把这一主张称之为“美德袋派”;也有人认为,孩子记住了道德箴言,不一定会照着去做,应当从训练行为着手培养孩子的道德人格,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训练派”;有的主张给孩子树立好的道德榜样,孩子在榜样人物的影响下,就会渐渐习得好的品德,我们可以把这一派称为“社会学习派”;还有人主张在孩子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好的道德习惯,长此以往便“少成若天性”,等他长大以后,自然会成为有道德的人,我…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一个好教师最朴素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自身榜样影响学生,以宽容与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8.
睦言 《家长》2010,(11):15-16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只知道一味地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自己却整天拿着手机鼓捣个不停,或是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地上网聊天、玩游戏。孩子于是便以家长为榜样,沉迷于电子产品中不能自拔。因此要想使孩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家长就要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都习惯于为学生设立一些学习、效仿的榜样,以期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其进步。这种做法在有的时候确实有作用,不乏成功的典型例子。但更多的时候,许多学生不仅没有取得预期中的进步,反而还对那些榜样产生了抵触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师生都走入了比较的误区。“芭比娃娃”是露丝·汉德勒“创造”的一种热销玩具,诞生之后,许多美国父母都乐于给孩子买,希望孩子长大后有个如芭比娃娃的理想形象。但是让这些父母震惊的是,当初给孩子买芭比娃娃时,孩子们都是很开心的,可不久之后,孩子们就会躲在房间里冲…  相似文献   

10.
贺园园 《中国德育》2022,(13):37-41
父母道德榜样教育对孩子德性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家庭场域中的道德生活图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时代探讨父母道德榜样教育的消解与重构,旨在通过对家庭网络德育环境“出场”与传统德育环境“退场”的现实境况描述,呈现出父母道德榜样教育权威的“褪色”及其道德榜样教育主体地位的“失色”现状,进而提倡父母在数字素养教育中实现“转向”。父母能够从榜样权威者转向共识促进者,从在孩子道德榜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转向利他地位,最终使父母道德榜样教育能够助力孩子德性成长与家庭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南昌市开展“我做孩子好榜样”活动 南昌市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总结一年来“我做孩子好榜样”活动试点单位的经验,并充分肯定“我做孩子好榜样”活动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优化德育大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德育工作大网络。(吴远清 刘尚武)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行为能让人产生与被帮助者“感同身受”的快乐,体验到“自我价值”,摆脱“自我中心”。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更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团队中有效合作,也更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家长可以通过加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家长以身作则,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促进孩子的助人行为。助人行为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让孩子更快乐,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13.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孩子长处加以鼓励,而不是拿孩子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然后无休止地指责他,使原本不错的孩子变得自卑、孤僻。同时还会无形中让孩子对“榜样”产生仇恨心理。而孩子一旦仇恨起来,是非常恐怖的。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目前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两成以上孩子自称感觉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有关教育专家指出,要青少年抵抗社会不良影响,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这项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有些孩子存在“三太”“三无”问题。“三太”:太爱动、太自私、太娇蛮; “三无”:一切无所谓、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其中感觉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的孩子占两成以上。  相似文献   

15.
1.改变德育过于注重典范教育的现状,强调日常点滴教育。 通常情况下,我们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分吃东西时常以“孔融让梨”的事迹加以引导,做好人好事常以“雷锋”事迹加以引导,在孩子心中,这些榜样实在是太遥远了,并且又与他们生活不相适应。记得曾组织学生观看公益电视广告节目“妈妈,洗脚”,“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学生看过以后,觉得这些“小事“自己也能做到,也愿意付诸行动。这让我感触颇深,生活中的榜样无处不在,简单易学、易行,让孩子从身边的简单的人和事做起,充分发挥日常点滴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问孩子一个问题,你关心他的答案么?每天晚上家中都是以电视为中心?为孩子做了许多,想过让孩子感谢你吗?为人父母,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很多很多的问题,父母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7.
如今,孩子的性发育出现早倾趋势,10岁左右孩子就逐渐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花开时节”。在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中,约有40%~50%的心理问题与异性交往有关;有的孩子甚至希望有这样的“榜样”:既能够与异性朋友交往,而又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8.
当下社会中,教师节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设立的初衷,变为家长的“送礼节”。本文通过案例剖析幼儿园家长送礼的主要原因:对教师群体产生信任危机;陷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通过送礼“买”特殊待遇。面对此现象,本文建议家长们帮助孩子适应教育的起点;教给孩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和交往技能;积极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孩子;给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需要榜样的,最好的榜样当然是父母。如果父母在某些方面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就给她找个喜欢的人当榜样吧.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需要榜样的,最好的榜样当然是父母。如果父母在某些方面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就给她找个喜欢的人当榜样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