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冯内古特小说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综述,以期为学者们在冯内古特小说的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时期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危机是冯内古特作品中格外关注的内容。通过分析当前人类文化危机的四种表现:人类中心主义、信仰危机、过度依赖科技和道德良心没落,冯内古特提出人类应重建自由意志,回归善良与尊严,以及积极接受和适应世界的变化,来面对后现代时期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3.
冯内古特的小说表现了后工业社会中人的精神生态失衡,揭示了人与内心世界的疏离,批判了科学技术和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认为应该用人文主义约束和监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文学和艺术引导人们走出消费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可以看出冯内古特的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他后人道主义的生态关怀。具体表现为对工业与科技的批判,对消费欲望膨胀下的后现代人类文化危机的关注,对生态灾难的预警,以及他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开放的、多元并存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边家俊 《考试周刊》2013,(79):20-21
本文就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评析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囚鸟》。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科幻、黑色幽默等手法,精彩的讽刺语言,简洁新颖的文体描绘了一幅"希望的国土"的讽刺漫画,暴露了整个美国其实是一座实行最低限度警戒的监狱,无情地撕下了美国"民主、人权"的自欺欺人的面纱,呈现了一个荒诞而黑暗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郭琦 《海外英语》2011,(1):200-201,203
长篇小说《时震》发表于1997年,曾一度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封笔之作。该小说不仅是冯内古特后现代小说写作风格的一贯传承,更以其深刻隐秘的思想成为著者的一部世纪末"政治预言"。该文作者就小说中所出现的"科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着小说中科技的社会功能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究了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结果的存在意义及对人类本性等方面的反作用。同时通过对小说中关键因素进行的关系构建试图探究出小说家冯内古特对人类社会最终出路,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抉择,并通过分析小说中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悲观中透着希望"的预见也可揭示出作品中暗含着的深刻主题及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人文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我国读者、专家学者、作家对福克纳都有浓厚的兴趣,福克纳的代表性作品已全部被译成中文,中国学者撰写并出版的福克纳研究专著近10部,发表的论文有三百多篇。同时福克纳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译介及研究深受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梳理其在国内的译介及研究状况,探讨影响译介的成因、译介与文学批评的互动关系以及推动翻译作品接受与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对莱辛的研究是在自己的文化诉求中展开的。20世纪50年代,莱辛被译介进中国。在当时读者眼里,她是一个进步的共产主义者。八九十年代,研究多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21世纪初莱辛思想中的神秘主义成为该阶段研究的热点。综观莱辛在中国的接受,其研究明显体现出自己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陈启明 《文教资料》2008,(13):22-24
本文以历史的视角,概述了<哈姆雷特>在中国的译介过程.简略回顾了我国学者的历年研究成绩,指出了研究<哈姆雷特>的不足,提出了应重视研究<哈姆雷特>体现出的用诗歌艺术为舞台艺术增色这个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冯内古特在封笔之作《时震》中通过运用狂欢化的艺术思维,在文本世界中展示出一个奇妙的虚构世界。冯内古特对科学和艺术进行脱冕,在《时震》中,人物举止滑稽可笑,语言通俗诙谐,冯内古特用自己的幽默及睿智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狂欢化的后现代文本。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对话理论研究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的俄语学者在引进和吸收俄罗斯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对俄语对话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根据研究资料,大致把我国的俄语对话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国外理论的译介阶段;二是国内研究的发展阶段。如今,我国的俄语对话研究正向多层面、宽领域、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黑色幽默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科幻小说《加拉帕戈斯群岛》中,凭借辛辣的讽刺,在该小说中表达了对人类后现代生存状况的深刻关注,同时揭示了后现代人类面临着由科技异化带来的死亡﹑灾难等不确定的危险因素。本文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为例,探究作者的科技伦理思想,并试图警醒人类:我们要以正确的伦理思想规范道德行为,合理地使用科学技术,抵制对科技的盲目崇拜,从而达到造福人类生活、实现人道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纳博科夫作品从1981年正式传播进中国至今已三十多年,80年代体现为尝试性的译介与研究;90年代在翻译与研究方面都有姿态明确地推进,但也出现了不少讹误与偏差。进入新世纪后,翻译上日益正规化、全面化,研究上则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他们一方面对前期纳博科夫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进行清理,一方面又建设性地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为纳博科夫研究开拓了新疆土。  相似文献   

15.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是二战后美国最为杰出的南方剧作家,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剧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对威廉斯的研究持续升温。笔者查阅和搜集了相关文献和资料,从创作情况、译介情况和研究现状来梳理威廉斯在国内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库特·冯内古特的和平主义思想、虚无主义观念和宿命论信仰弥漫在《五号屠场》的各个层面.他通过对战争、人际交往、时间旅行和外星奇遇等场景的描写阐释了战争与正义、物质与爱情、外星人视阈与人类窘境等方面的关系,抨击了人类的残忍、自私和贪婪,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的社会和世界.如果人类世界一天没有停止重复《五号屠场》所提及到的悲剧,冯内古特的启示对人类世界的告诫和警示就一天不会失效.  相似文献   

17.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奥地利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是战后德语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二十世纪德语文坛具有重要地位。巴赫曼的作品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时代主题,对西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达到了值得关注的思想高度,研究巴赫曼的作品有益于认识二战以来西方社会的思想走向以及社会心理;巴赫曼作品的诗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具有新的审美意味和借鉴价值,可以丰富我国的学术研究;通过对巴赫曼作品的介绍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德语文学,对于加强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取得了乔伊斯、沃尔芙在长篇小说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享有"英国的契诃夫"之称。女作家的多数作品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观察视角独特,敏锐而深入地思索人生。曼斯菲尔德不仅在英语界备受瞩目,还颇受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的仰慕和青睐。文章拟从曼斯菲尔德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及其作品本身在国内的研究情况两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并对此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能为国内的曼斯菲尔德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内古特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是黑色幽默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品采用拼贴式的元小说叙事话语,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严肃、残酷的战争主题与戏仿手法的对比产生了荒诞、滑稽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作者的反战思想和对科技发展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