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北方多民族聚居区的民族体育杨清源承德位于河北省北部,南擎燕山峻岭,北枕内蒙古草原,近幽燕之都北京。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东胡、匈奴、华夏三个系族活动的三角地带。历史上它既是北方各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摇篮,又是华夏族与北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亚及西北的自然环境下衍生出农耕-游牧的二元人文地理模式,由此产生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南部绿洲农业民族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绿洲的分散性使得历史上绿洲农业民族受到游牧民族的强烈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绿洲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的属性。分析历史时期中亚-西北经济丈化区的划分,结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变迁与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的机制的运作,在此基础上剖析它给民族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亚及西北的自然环境下衍生出农耕-游牧的二元人文地理模式,由此产生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南部绿洲农业民族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绿洲的分散性使得历史上绿洲农业民族受到游牧民族的强烈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绿洲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的属性。分析历史时期中亚-西北经济丈化区的划分,结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变迁与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的机制的运作,在此基础上剖析它给民族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向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培养跨世纪复合型初中教师———承德民族师专课程体系改革的回顾与前瞻□承德民族师专从1907年创办至今,承德民族师专已经走过了90年坎坷漫长的历史。前70年可以说是几上几下,沉浮不定。从1978年恢复师专建制以来的20年,是我校...  相似文献   

5.
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外迁与东北女真人内聚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迁徙明显有两大流向:一是中原汉族向边疆地区的外迁;一是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内聚。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大量北迁,而东北女真人则纷纷南迁。辽金时期北方各族人民的迁徙流动,对我国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改变了我国北方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承德民族教育发展史及现状文/铁男河北省承德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是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地处河北省北部山区,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均较落后,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38.54%,建有丰宁、宽城两个满族自治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满蒙民族乡45个,滦平...  相似文献   

7.
冰嬉运动是满族地区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承德属多民族地区,满族人口达到一百多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气候优势,在冬奥会的影响下,将冰嬉运动与承德旅游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带动人们冬季健身的热潮,还能提高承德旅游经济收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普及、宣传和发展冰嬉文化,弘扬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是民族融合的自然基础,处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滦河流域,以其独特的锁钥地位和经济兼容性,成为古代历史上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一个缩影;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的必要前提,以神话认同为标志而形成的一体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内聚力的思想基础;经济依存是民族融合的根本动力,由于农耕与游牧两大经济体系不可分割的互补关系,使长城成为中原与草原民族牢不可破的历史装订线;政治统一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从元上都到清代的避暑山庄,标志着中国农耕与游牧两大民族体系的空前统一及其巩固。避暑山庄不但是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与巩固的历史见证,而且是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及其文化结晶。  相似文献   

9.
承德少数民族的历史形成及其经济基础李景瑞长城以外,大漠南北广阔的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和融合之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承德这块热土的古民族是东胡、山戎(东北部是东胡地、西南部是山戎地)人,随后成为匈奴、鲜卑、乌桓、契丹、奚等民族...  相似文献   

10.
巴菲尔德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上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游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文章主要对巴菲尔德在其名著《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一书中所持的游牧帝国对中原王朝采取的边界战略和外族王朝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进行概括,并介绍巴氏观点对研究中国边疆的启发和认识局限性,中原王朝内部的崩溃与游牧帝国的掠夺无关。  相似文献   

11.
官营茶马贸易和民营荼马贸易是茶马时代发展、演进的两条主线,它们不是同时生产,却是并行发展,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茶马时代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贸易政治羁縻、经济联系、民族交往的生动内容,其历史本质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这个过程也惩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原古代商路与商业经济关系是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期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章通过对中国古代中原商路的变迁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停滞轨迹的研究,阐明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以此为当今河南经济的发展提供历史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记述塞北山川风物和历史变迁的首出之作——《钦走热河志》,作为研究承德乃至清朝前期整个社会的政治、民族、宗教、农业、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承德历史文化遗产中,当之无愧地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官营茶马贸易和民营荼马贸易是茶马时代发展、演进的两条主线,它们不是同时生产,却是并行发展,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茶马时代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贸易政治羁縻、经济联系、民族交往的生动内容,其历史本质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这个过程也惩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北朝民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中原和广阔的北方边境生活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形象反映。其中,《木兰涛》就蕴含了不少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河西地区内迁的回鹘──兼论甘州回鹘的渊源刘再聪回鹘是隋唐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接触甚为密切,曾有大量的部族内迁,在内地偏北地区放牧居住、繁衍生息。通过与中原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不仅促进了本族的封建化进程和生...  相似文献   

17.
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自商周始,一直为中原统治集团的北部边陲。本文从固原边塞地区各民族生活、争战的遗留物,特殊的边塞史事,胡汉相交的边塞民俗,风格独特的边塞文学艺术和众多的边塞历史文化遗迹等多方面进行记述分析,说明边塞文化是固原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渤海国是粟末 联合高丽人在今天的东北地区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其统治阶级粟末部的大氏集团倾心学习中原先进的汉文化,在盛唐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历史上称作“海东盛国”①。历时 229年,疆域包括今中国黑龙江省一部分,吉林省大部分和辽宁省的一小部分,南到朝鲜半岛北部.北至俄罗斯滨海边区的广大地区。渤海吸收中原汉族先进文化和高丽人的民族文化以及末 的原始文化,以盛唐封建文明为楷模.创造了著名的海东文明,对东北以至整个东北亚古代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其政治、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苏玲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3):116-118
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例,分析其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互相依存的经济交流是维系各边疆民族与中原关系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向中原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羌族是世居青海的古老民族。羌族化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汉中叶,由于中原势力进入青海,中原汉化对羌族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东汉末年,羌族化基本上与中原化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