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渎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识过程。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  相似文献   

2.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课程丰富的人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章产生不同感受和体验。语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自主阅读所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不珍视学生阅读实践中的个性化行为。一篇章,划分段落层次老师讲定了,人物形象老师分析定了……这样,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阅读实践主体意识活动。老师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  相似文献   

3.
张红梅 《河南教育》2005,(10):19-19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也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他们的心灵与文字相碰撞。情感与内容相融合,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充分浸染下,读出自己的心声。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又不干扰学生的阅读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感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扩展学生自己的阅读面,要求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小学生阅读量的规定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必须下功夫抓好课外阅读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指出的。的确如此,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个性的禀赋、素养,时代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会暴露无遗。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进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一说法说起来何其流行,但是做起来却又何其抽象,怎样做才是阅读教学上的“以人为本”?我认为,阅读教学上的“以人为本”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盼着下课。”也经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其原因何在?我常常思考,这不是语文学科的问题,而是语文教育问题。语文教育异化成了语文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意识,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解读。《九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才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还语文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不只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还对人生命的整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理应尊重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由“认知(知识)领域”调整到“生命全域”,这是语文教学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推动语文教学由机械论向生命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人世间,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母爱是任何一种爱都代替不了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母亲”对“我”的挚爱,作者通过几件小事的描写,把伟大的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体会这一种人间真爱呢?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学生思维也应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开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每位教师应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体现了学生学习习作的个性化.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培养一个个有着自己思想、自己意志、自己个性的学生是何其重要的一件事.而实践这一重任,从语文教学上来讲最好的捷径莫过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8.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这一定义是阅读行为本质的体现和表达。阅读行为作为个体的一种理解活动,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阅读背景、经验、学识基础等存在差异,所以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尤文君 《教学随笔》2009,(12):26-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施新课程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必由之路。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人们常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