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发展观察和空间想像的能力。教学设想: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本课拟安排观察喷壶、动物玩具、小汽车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2.在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思考。3.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在丰富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并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能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并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合理推理,判断他人看到什么形状的物体。…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认识物体的全貌要多角度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7—5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观察中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或照片中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或拍摄的位置的方法,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变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究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参与体验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汽车、熊猫、小兔、茶壶等不同的玩具,汽车、小兔玩具和椅子等的图形卡片。课前准备:四人一…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4~95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67页。 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67页。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大家讲讲“盲人摸象”的故事。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些盲人在街上走着,忽然远处传…  相似文献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题西林壁》不但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庐山多姿多彩的风貌,更让人们体会到诗中的数学哲理.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同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能看到的却是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这就是视图.如图1,就是从三个角度观察同一架战斗机得到的图片.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完整准确地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为了研究立体图形,在数学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从正…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2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行观察,正确选择或描述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看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趣。[教学过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2.加深学生对已学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3.利用数学工具量、画几何图形。在教学中,巩固对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并初步学会利用工具进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述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2.能够按要求进行有条理的观  相似文献   

18.
0.缘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增了视图有关内容:如第1学段,要求学生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第2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参见例2;第3学段,会画三视图,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教学科学课《认识物体》一课时,以本校"三部九步"教学法为引领,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示自学、展示、达标检测,引导学生采用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探究新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首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运用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的房屋、桌椅、文具盒等,然后共同交流,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本课教学中,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